新世纪教育观——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这次非常荣幸地来到金张掖,来进行这次学习交流活动。 我常年侨居在德国,这次也是应邀国内一些的学术活动,回到了国内。在兰州作了一场学术研究的报告,又来到历史的古城——金张掖来与大家见面,我感到非常高兴。 目前,在我国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个新高潮的时期,在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以德治国”的这个方针战略目标之下,为我们的教育事业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由于我常年穿梭在国内和国际这两块教育的阵地上,对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理念和国外近代教育理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一点点心得,在这里奉献给大家。 希望这些心得,能够对我们在座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更全面地把握世界教育理念的动态和我们祖先们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育理念会有所帮助。 一 洞察中西方初级文化教育优劣对比 审视当前唯智教育的弊端及危害 2004年第45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于4日至18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我也到雅典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讲学活动。中国队参加了这次活动,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金牌。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486名选手参加了这次竞赛,共有45人获得金牌,但是中国队是唯一一支参赛选手全获金牌的队伍。 这种现象非常可喜,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关注。整体而言,世界各国对我国的教育——或者说在青少年教育这个领域,能够取得这样一个可喜的成绩,评价很高。但是,又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共性现象——虽然我们的青少年能够在世界上奥林匹克数学大赛上连续获奖,但可惜这批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却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任何一个学院成为或培养出中国自己的科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近百年来,一直在中国本土上难以诞生出来,这个问题引起了所有关心教育理念的一些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症结在哪儿,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现在教育界在普遍进行讨论,不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都在关注这个问题。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很多的教育家都认为,我们目前只是单纯地重视了智力教育,后天的智识培养抓得比较成功,这就是我们青少年能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方面获得大奖的原因。但是,我们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对于人文美育教育形成了一段时间的空白。由于德育的缺乏,开展得深度、广度没有同步跟上我们青少年思想发育的状态,因此带来了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缺陷,并且进行了反思。 一般来说,我们很多中学生自我意识比较浓厚,自私现象比较严重,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地进行处理和思考。第二,存在的心理现象就是依赖心理非常严重,应付挫折的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我在国外也可以触及到。我们国内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欧洲各个国家去,不惜花费重金进行培养。但是,他们的依赖心理的确很严重。与印度尼西亚过去的学生、与印度过去的学生和非洲过去的学生进行相比,我们中国的中学生过去能够过语言这一关的都不多。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家长以为是只要有了钱,发了财了以后,并没有注重自己孩子的素质,盲目地就送出去留学,所以造成他们在外面吃得好、喝得好,不知道节俭,非常大方。我甚至看到中学生开着高档的奔驰在街上穿梭,进行飙车。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得挥金如土,远远不如华侨学校的华人子女——也就是长期移居在国外、或者侨居在国外的那些孩子们的节俭精神。他们的依赖心理非常严重,遇到挫折就哭鼻子。有的甚至得了心理障碍病,精神压力、孤独症、自闭症,这是在国际上看到的这种负面现象。在国内,我相信这种负面现象只是表现得不同而已。可能依赖老师,依赖家长,缺乏独立的精神,不具备创造力的精神这方面还是比较典型的。第三点呢,就是表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普遍地具有骄傲自满自负的特点。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存在的缺点。第四个不足就是自控能力弱,抗诱惑能力比较差。课内注意力不集中,学业不能够精进。第五方面,就是出现了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缺乏应对社会和待人接物的能力。第六种现象,就是虚荣心理比较强,攀比心严重。第七类,就是心浮气躁,遇事不冷静。第八种,就是焦虑心理比较严重。第九种,就是负疚自责的心理存在比较严重。第十种,就是自卑自弃心理。由于频繁的考试排队,屡考屡败,所以有些同学愈败愈馁,而不是败中求胜,缺乏这种自信的能力。 其实,我们教育界的一些研究者在分析了这些综合因素以后,这些不良因素的后面,我们共同都看到了,大家所有在座的学生都有体会,是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和烦恼。我也是从医的,过去长期在医院里当院长,转而研究教育,研究传统文化。据医学界对学校的统计,从这些医学研究的普遍的调查结果来看:有四分之三的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学生晚上难以入睡,有23.5%的中小学生晚上入睡很困难,有2.1%的少年儿童需要借助药物或者保健品帮助睡眠,还有64.8%的少年儿童早晨不是自然醒来,而是被人叫醒或被闹钟反复催醒。 在较大的压力面前,很多中学生就感觉到学习是一件苦差,有的校园里面流传着一些歌谣都很不好听,说自己是“牛”是“马”。当然这些“苦读书”的现象,教育界实际上都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教育的现象是否能够解决呢?我们现在唯智的这样一种教育现象是否发展到了一个教育瓶颈区的状态呢?许多研究者基本上都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唯智教育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行不通呢?我们比较分析一下,有一份报告就可以看出来了——在1979年的6月,我们中国曾经派出过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他们的初级教育。回国以后,这个访问团撰写了一份长达三万字的报告。在其中的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讲到了现象和观感,并且作出了预言。美国学生接受美国式初级教育的表现是: 第一条,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这就是说,美国的小学生、中学生都非常自负,都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们有这样一种气势、意味。 第二个特点就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整个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这点确实是看得很准,我在欧洲也是同样发现:我们的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其实都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心算。但在外头的学生普遍都不行,他就掰着手指头,在悄悄地一个个地加。有的甚至连自己的脚指头都用上,跟我们中国的学生在这方面差距明显。但他们的心理素质却是非常好,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有所创造。 第三点,就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而轻视数理化。无论是公立的学校、还是私立的学校,在音乐、体育、美术活动这三个领域,没有哪一项不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数理化这三项则乏人问津。——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不愿意参加。但是西方的教育有一个特点,就是重视孩子们的意愿,不强迫你学,你愿意学什么就尽量发挥地去学。这,是他们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特点。 第四个特点,课堂里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这个现象可能在我们国内看不到。 我们中国的考察团在总结了美国这些初级教育的现象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写出了一个预言般的评价——这是早在1979年的评价,我们记住这个时间。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看到这四种现象以后,得出的结论是认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现在,20年已经过去了。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他们分别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座学校以后,同样也撰写了一部报告。在其中的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讲到了他们在中国看到的现象和观感,并且也作了预言: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先生问:是不是这样做的?很规矩很端正?幼儿园的学生都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先生问:这样的姿势是学生喜欢这样呢?还是规定这样做的?学生回答:规定的。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先生:我不知你们是不是喜欢早起啊?美国的教育家看了以后就说,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先生补充:我看没有哪个是喜欢这样的啊!但他们观感是这样的。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因为在家里没有做完,所以到家里再做。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没拿到的,就要羡慕人家了。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美国人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他们的教育家也是这样评估的。有趣的是,我们再看看结果。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式的教育制度,却培养出了五六十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和二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相反,中国“优秀”的教育制度却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才。虽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银大奖大都被中国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捧回了国,拿回了家。但是,这个诺贝尔科学奖为什么总是与中国科学家擦肩而过,就没有这个缘份呢?是教育问题?还是什么问题呢?这个应引起教育界的长期讨论和反思。 ——到底错在哪里?我综合地研究了一下国内的教育和国际上的教育,我就注意从根上分析原因,也从人的生理科学上、脑科学和心理学上面去分析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下面我展开讲一下,看下面大家能不能同意我的这一观点,如果大家认为我胡说八道也可以,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觉得有理,那么也可以作为一个借鉴和参考,看你们在座的学生和老师,是否能借助这种理念把自己培养成未来的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在张掖创造一个奇迹,给我们的国人看一看,给世界看一看! 二 例证早期经典诵读教育是打造民族科技人才的物质能量基础 我们的国家的确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去实现——不论是美国人的预言也好、还是我们自己的预言也好,去真正地实现超过美国的科学和文化。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外教育理念的基础工程部分。因为2500年以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老子和孔子都关注到了人类的教育。在分析事物、洞察事物的深度广度上,他们达到了一个深邃的大睿智的智慧层面上。教导我们看问题,要“天下之难做于易,天下之大做于细”,就是分析问题,一定要分析到细致入微的地步。 我们可以先分析介绍一下西方早期教育的特点。整个西方青少年的教育,中西方的分界点,我们可以看看,首先看看世界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其中获得最多的一个民族是犹太人。有一位在日本的犹太人写了一本书,它的书名就是《犹太人的教育》。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说明了犹太人如何培养自己的后代成为科学的天才,他将秘诀进行了透露。犹太人目前散布在世界上的人口总数只有1600万人,比我们台湾人口还要少。然而他们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却占全部国家人数的32%之多。看一看这个比例,我们有十几亿人口,他们却只有一个小小台湾那么多人口,而且是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的获奖人数是世界之冠。目前,犹太人移居在美国人口大约有680万人,在比例上仅占全美国人口的3.2%之多。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目前竟然占了全部博士班的学生总人数的29%。而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的教授占了30%到50%的比例。 这种杰出的表现确实令人不胜惊讶!为什么犹太人的成就能够如此杰出呢?——主要的原因,正如他的那本《犹太人的教育》中所讲到的:跟他们的教育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与早期的颂读的训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犹太人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必须接受他们本民族的经典的颂读教育。而且,不管这些文字的内容儿童是否能够了解,都必须不断反复地加以背诵和学习。此外,犹太人的父母每天对婴儿进行颂读,播放经典的名曲和歌谣,悬挂美丽自然的图片,给孩子以美的熏陶。这是以色列人教育培养的一种理念,就是高度注重出生以后这段时间的教育,而且重视他们本民族传统的经典文化的诵读教育。 再看欧洲古希腊人的教育,除了犹太民族之外,在古希腊也出现了不少名震古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苏格拉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等。然而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时期,只不过50万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当时五分之四都是奴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有权利获得文化和知识,自由的仅仅有10万人。然而在这10万人当中,为什么他们会孕育出那么多旷世奇才呢?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同样还是得益于他们非常重视经典诵读学习。他们认为小孩最迟在三岁之前一定要开始诵读,并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因为这些都是充实内在美的必备的条件,这与体操运动锻炼加强外在美一样同样重要。由于过去特别强调幼年时期的教育,因此也就培养不少这样的人才。 我们比较一下这个情况,等会儿我们还要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在十六世纪之前,我们的科技、我们的杰出人物,那的确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到现在也没有衰退。我们根据教育家考察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情况,得出预言的错误,可以看到:美国人只看到中国教育优秀的部分,而没看到缺陷的部分;我们看美国教育也只看到了表象部分,而没有看到实质部分。 其实,我刚才回顾了一下这个犹太人的教育和古希腊的教育。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进行判定的时候,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将美国和整个西方高度重视初级教育当中的音乐、美术、体育的学习,而将数理化放在次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病入膏肓的现象。美国人也同样没注意到,他们自以为高度重视了音乐、体育、美术的教育,它是最优秀的部分,都没注意这一点。但是,我们综合地研究历史,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少年心理成长过程,从医学的大脑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综合性进行分析,以及结合我们古代教育的这个理念可以看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这与我们的青少年不能过早地锢禁他们的发育,无论是精神发育,还是智识的成长,还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获得精神营养能量的重要时期。 在古代,曾经有一个一元四素方法分析论,在我们古代2500年以前就已经诞生了。这个一元的深刻内涵,也就是用德和道培养人的心理,用美的善的东西来使我们体内的生理系统获得能量。因为,人是由两套结构共同构成我们的生命,这就是精神系统和我们的形体系统——肉体系统。 老子曾经说过“天赐人以五德之气从鼻入,地赐人以五谷之气从口入”。《黄帝内经》里面,也讲到了:“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当然,这是文言文,大家可能不太懂。但它说明了这个总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宇宙空间中富含这一些能量,营养我们的精神系统,是我们精神系统的食粮。而地上所长的、所有的食物提供的能量,都是帮助我们生理功能的。这两种能量都不能缺乏。 三 中国古代一元四素方法论教育理念,是德慧智综合教育理念 关于一元四素方法论,是我们古代传统的一种教育观念。关于“一元”的深刻内涵,全部蕴含在2500年前的《老子·德道经》之中。老子在《德道经》里面,他有一个观点就是“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他观察了我们人体生命的70%是由水组成的。我们的少年、我们的儿童、我们生命中的五个阶段,分别称之为:胎婴时期——就是胎儿、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时期和老年时期。但是,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当中,水在我们体内占了绝对的成份,比例相当高。比如胎儿时期,我们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泡在羊水里面长大的。老子的教育理念,就是只要抓住了治水,用上善美的东西来治理我们生命之水,那么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也能够高度地去利用我们从口腔摄入的五谷的营养;所以我们既具有健康的精神系统,也具有强健的肉体系统。 所以,老子他从所观察的象当中,总结了这一理论。而且老子的这一观念,在90年代被日本江本胜博士的科学发现所验证。当然早些年法国的科学家,还有俄国的科学家,他们都发现水具有认知功能。我们看到的水好像没有生命,但是他们通过水结晶的试验,却发现水能感受到美,感受到丑。当我们对水发出丑陋的信息的时候,水的结晶非常地丑陋;当我们对水发出赞美的信息的时候,水的结晶非常地漂亮。水而且还能够看字,无论是中文、日文、希腊文或德文的赞美,水都能辨认,结出正确的、漂亮的、美丽的结晶。 所以,从江本胜博士的科学实验成果中,反过来验证了我们祖先提出的“一元四素”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一元四素”教育理念,其实就是一个德慧智综合开发、综合培养、 整体吸收的一个理念。用一元的道德,来学习如何将万物所有存在客观的象和其中的数,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还要在能量形态运行传输的方面得出一些结论。说起来简单,但是实践过程比较复杂。我们中国古代的这种方法其实远远要比西方的教育理念深刻得多、全面得多。 因此,整个欧洲的科学家都从中国的经典当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文化西传欧洲以后,可以说从17世纪开始,就推动了整个西方的科学的发展,给他们注入了生机。相反,我们东方却丢弃了我们祖先们承传给我们的经典诵读,我们反而落伍了。 这里面的一个反差,最初是发生在明代,称之为“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从这个时代开始出现,沿袭到民国初蔡元培先生担任国民政府的第一任教育部长的时候,就命令性地禁止了全国性的经典诵读。因此,近百年来我们的教育系统与经典诵读已经隔绝。自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的一位教授(王财贵)提倡经典诵读以来,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经典诵读才在民间广泛地展开。 当然,经典诵读目前在海外,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在欧洲的华人圈子里面已经轰轰烈烈地在开展。对于他们孩子们的智力提升、慧性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他们道德心灵的建设起到了一种强劲的能量支撑作用。这也是我们国内为什么为众多致力于教育理念改革的人士积极推广接受,并且宣传经典诵读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的确,经过10年辛苦的努力,这一特点已经显示出来了。当然,前期的经典诵读,理论上是不算太完善的,方法是比较简陋的。但都可以将他们推向一个新的理论认识阶段,更完善的方法系统形成阶段。 我在国内各地方也抓了一些试点,在我的教学工作之余,在各省都办了些试点。通过网上培训,积极推广我的经典诵读,的确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在一些民办学院里面,这个效果是很强劲的,像在陕北榆林地区一个民办的学校,他们专门收留那些国家学校或集体式学校里面淘汰出来的学生的、像一些小流氓式的学生、打架王的学生——也就是说被父母所不重视的学生、被学校所不重视的学生,他这个学校收留下来了。收留下来以后,就将老子的《德道经》,作为他们整个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一般的学生到了他们这个学校三个月或是半年以后,整个道德的修养水平都改变了。现在甚至四川浙江都有些家长,专程将他们的孩子送到他们那个沙漠里面的学校去读书。他们的道德教育——德慧智教育的确是成功的。 所以,从全国各地反映上来看,无论是在幼儿期间、小学期间,还是学龄前、还是已经进入少年阶段的学生中,展开正确的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德慧智教育理念来说,阶段性的成果还是充分体现出它是正确的,符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符合老科学、符合近代前瞻性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所以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容易开展开来。 像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当中出现奇迹、出现人才,那么怎么样去将整个综合素质提高,真正是将道德心灵构筑起来,将这个先天的慧识,把她培植充足,使她具有创造力,将后天的智识充分地开发,这实际上都是摆在我们教育队伍当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和课题。很有研究的价值,很必要,我们应当合理地在这一方面展开,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 四 道德的内涵与慧智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在展开德慧智教育理念的过程当中,始终重视这个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进行推荐,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就背诵这部经典,就像我前不久在兰大讲课的时候,我开始就讲了,我和兰大有缘分。为什么有缘分呢?兰大有六对他们学校出去的学生成了我的学生,他们在走向社会以后,又在我这里学到了传统文化,其中有的在新加坡独立创业,产生了骄人的成绩,最近还主动承担了从文化领域拍摄的一部大型的连续剧。有的在德国完成了博士学位攻读,到我那里去辞行,前不久回国了,在青岛去任职。 为什么大学毕业以后,反过头来又要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这就是说,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目前整个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一定要抓紧时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才能走在世界各民族这个民族大本营的前面。否则,我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认识不到别人的长处,不去吸取这些优秀的东西,赶紧补上这一课,那么我们的被动挨打可能不是近百年的事情,可能以后还会继续下去。——因为没有科技创新的民族,将永远是被动挨打的;而没有道德精神的民族,那么将会是一个自我摧毁的民族。这两者之间都需要整体地把握,掂量掂量,这也是国内海外所有华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国家的强盛、科技的发达、道德品格的提升,关系到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如我们所提到的,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出去留学,道德底子不够格。为什么呢?我们学生出去以后随地吐痰的太多,鼻子一吸“啪、啪”,引起外国人一个个扭头盯着你看,他还毫无羞涩之情,大摇大摆地朝前走。字纸篓里边他不丢东西,而随地丢,甚至让别人帮他捡起来,他也没有羞愧之心。在地铁上面大声地喧哗,旁若无人,旁边的国际友人皱皱眉头摇头,他却好像视而不见。在马路上横穿马路的时候,他们不顾红灯还是绿灯。正如一位德国父亲告诉他的孩子一样,看到一位亚洲人在红灯时候穿过马路,“噌”就闯过去了,小孩子就问他爸:“爸,这个人怎么闯红灯呢?”他爸爸怕误了他的孩子,非常幽默地说了一句:“这位叔叔是个色盲,他将红灯看成了绿灯”。小孩子:哦,是这样。因为德国人非常地严谨,像我在刚刚去德国的时候,我的翻译就告诉我:“我知道中国人有个特点,爱闯红灯” 。“你在过马路的时候、在红灯亮的时候,如果身边有孩子的话,千万不要横穿马路,因为德国教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郑重,你只要给他做了表率,他就会模仿一生。”他就是在告诫我时,说了这个故事。 这说明,我们道德心灵的教育的确是差一些,我们没有重视。所以看到这些留学生的现象,也深深地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我们的现代教育当中,的确实是落得太多了。像我跟许多留学生交流的时候,问起他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一问三不知。我在德国所结识的朋友——知识界的朋友,他们每一个人家里都有一本德语翻译的老子《德道经》。但是我们的有些留学生呢,问他,老子是谁?很多人答不出来。所以海外的华人在形容我们中国出去的人的时候,说是“黄皮肤、萝卜心”。就像一根香蕉一样,表面看起来是个华人,但把皮扒开来,里面全部是西方人的东西,没有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既不知道什么叫“四书五经”,也不知道“四大发明”,也不知道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 然而国外的许多的人,都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非常地景仰。特别是对唐代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备至,他们都将中国人称之为“唐人”,华侨在海外所建设的居住点都称之为“唐人街”。他们对我们的文化,从饮食文化到人文素质文化、到道德文化,都系统进行研究。但我们自己在近百年来,可以说不太重视,很多东西都我们主动地放弃了。所以,有时候很多人在外面遇到外国人问我们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常常反而弄得比较尴尬和被动,他们研究得反而比我们深刻得多。 《老子·德道经》呢,可以说在世界上都称之为“万经之王”,他比西方的《圣经》生命力要强得多。西方的列强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曾经凭着枪炮向世界强行地推行他们的《圣经》,但是我们中国的老子所撰写的《德道经》,却远远没有经过任何武力的推行,我们也没有通过任何行为向外推广,然而她却成了世界第二大发行量的书籍、经典。当然,第一大发行量是《圣经》,那是他们通过武力强行推荐的结果。正像中国的一位学者所说,“原来我们有黄金,欧洲有《圣经》;后来他们都来了,我们有了《圣经》,他们却有了黄金。”他们是把这种文化强行地注入给其他民族,同时伴随着经济方面的掠夺,完成了他们的发展。 然而我们并没有强制去推行,但是《老子·德道经》却悄然地进入了世界各国。所翻译的各种语言版本,已经高达260种。我在德国和其它一些国家,进书店里和图书馆看到真是琳琅满目。站在各类学术角度上的翻译都有,这说明我们的《老子·德道经》具有极强的魅力。这点,从他们本身的一些科学家和文学家的语言当中,也可以看到。像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大家可能都熟悉吧,他曾经说: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是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峰。——请听这一句话。一个西方人都能从我们的经典当中,发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他们精神的食粮,使他们保持住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我们就没有。其中,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就曾经称赞《老子·德道经》“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就那么容易就能获得。他们从《老子·德道经》中获得灵感,获得精神营养,使他们的思想更为丰富,更为充实。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广义相对论打破了“真空”界限,指出“真空”是处于基本状态的量子场,即老子的“道”。至此,人的认识从“虚空”到“无”,从“无”到“真空”,又回到“道”的本源概念上来。曾经有位中国的科学家拜访过爱因斯坦,他曾经惊奇地发现,这位世界级的著名科学巨匠,他的案头上却正正规规地摆放着中国的《老子·道德经》,可见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也得益于中国老子思想的启迪。 那么,什么叫“道”?什么叫“德”?我记得我刚才提到《老子·德道经》的时候,有的同学在笑。我们知道在笑什么,也许笑《德道经》是一个封建迷信的书吧,有没有这个意味? ——其实《老子·德道经》既不是宗教理念,也不是迷信范畴,她是一部纵览宇宙天地和人体生命以及自然的大学问、超智慧高智慧的一部大学问。大智大慧,我用一生去读她,都难以达到她的那种智慧的境界,她所揭示的是宇宙自然的真理、人的生命的真理。 这个“道”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道”,是一个“首”和一个“辶”构成的。这个“首”,上面两点“丷”、下面一横“一”。“丷”,这就代表着《周易》当中的阴爻;下面的一横“一”,那就是《周易》里的阳爻;也就构成“地天泰”——地天泰卦,象征着天上的能量下降,地上的能量上升。由于古人文字非常精炼,他们观察地球的自转,绕着太阳系转,而我们太阳系又围绕着一个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系在运转,在运转当中获得能量交换和互补。所以在用易相来表示的时候,地上的能量反而在上升,天上的能量反而在下降,你把握了这样一个奥秘,寻找自己在这种天象运行过程中的生命规律,顺着这个规律去走,这就是你的生命之“道”。你只有符合这种能量交换的规律,那么就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你的精神就充满着力量,你的生命就充满着生机。就能更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生命,认知自己在社会当中、在家庭当中、在单位当中、在国家民族当中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和谐的能量交换过程当中,寻找你自己应当行走的正确的生命之路。你摸清了这种规律,有了感悟,有了体悟以后,你才能自豪地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就能充满信心!这就是“道”——你的“人生之道”。 那么这个“德”呢?要想找到自己的“道”,就必须要通过“德”来去寻找。因为老子在当年写这部经典的时候,是将“德篇”放在前面的,“道篇”放在后面的。他们想告诉后来的子孙们,在通过这个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道,认识到自然的道、人生的道、万物变化的道。但是在汉代以后,人们已经丢失了孔子所说的“修之身”——修真,以及老子所说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方法,你就读不懂老子和孔子所说的一些观点和言论。那就有一些名人——有名的文人,但并不是明白的人,这个“明”字一个是有名气的人,还有一个是日月光明的“明”人,这是两个范畴。真正具有日月之明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明白之人,光是有名气不见得是明白人。说不定年纪大的还光说胡话,说一些错误的问题。所以,在古代就特别讲究要做一个明白的人,既明白自己,也明白他人。用这个明白来指导别人去明白自己的生命之路。在这个天气的能量下降,而地气的能量上升的这个能量环节过程当中,需要每个人心中的德性品格和德性能量做一个支撑点,你才可能观察清楚自己的道。所以古代的圣贤们特别地强调:每一个人都要修好自己的德,利用这个德来明白自己的人生之路,创造开辟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2500年以前,对这个“德”的解释,对“道”的解释与你们现在学到的这个解释是完全不同的。你们现在所说的“道德”,只是指那种修养人的品格一种能力、一种思想。但是古代的她涵盖一切,她既是品格,也是能量,也是规律——自然运动的规律。就像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样,有一个轨迹,就像《周易》就是专门计算这个轨迹的。 这个轨迹,各个不同的、相同的点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的作用力來朴散出这种能量性。那才是真正的明白她其中的原理。然而这些东西、这些知识,要是仅靠你后天的智识,没有先天的慧识, 没有这个德性的能量支撑,你根本没办法进去。所以现代人,读不懂古书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呢?没有从小培养起。 这个“德”字,我们看一看,它是由一个双人旁“彳”,再加上一个“十”,加上下面一个“四”,加上一个“一”,再加上个“心”组成。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你们的老师给你们讲了没有。这个“德”字,我就稍微啰嗦几句,介绍一下这个“德”字的象形意的结构情况。 这个“德”字,就表示了十种心,要具备十种上善的心灵。首先这个“十”,其中的第一种心,那就是要具备忠孝心。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你的事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尊重师长。第二种心,就是好善心。具备了好善心,才是有德。所谓好善心呢,就是见人之危要主动去扶持帮助,见物之危,要救护、救活解脱。你看看我们现在网络上炒作的美女虐猫,那就是典型地没有这个好善心。还特地买一只猫,花钱请一个美女,用高跟鞋戳穿小猫的腹部,刺穿小猫的眼睛,惨不忍睹啊!一点善心都没有。这不是我们明显的道德滑坡吗?!为了几个臭铜钱,居然这么下贱的事情都能做,而且还不断有人去仿效,这就是没有德的表现。像这种人你要想他能创造出什么东西来,那根本不可能!他们的心已经被铜钱所腐蚀了,不仅会害自己、还会害周围的所有人,自己给自己的生命前程掘下了陷阱而浑然不觉。第三种心,就是要具有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要一视同仁地看待天下的人,视为亲朋或者朋友,包括动物都要主动地去爱护帮助,不要损伤它们, 实际上这些德性都对自己的健康是极其有利的。还有就是平等心。心中不要有富贵的差异悬殊,眼中不要存在着贫贱高低,言行不要存在势利,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我们在平时都去广泛地去注意这些修持修养,培养自己的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其实是对我们自己最大的利益。还有和蔼心。心胸一定要开阔,不要狭隘,不能够因为一句话,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像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一句话不合,拳头一挥,袖子一挽,“你小子哎,小瞧我”,“突”地就上去了,这就是心胸很狭窄。实际上,只要我们的心胸稍为开阔,一笑置之就无所谓了。有的人只是平时缺乏这种道德教育的环境,语言粗俗,我们尽量地去将心胸放开点,包容一下也就过去了。你看一些新闻报道上面,中学生当中甚至互相拔刀杀掠,几个同学结成一派,稀里糊涂就把另一个同学给砍了,那小命就这样玩完了,你说多可惜呀!这不就是典型地缺乏这个德性吗? 缺乏这个德的能量来化解心中的仇恨嘛。所以,这个博爱心我们一定要坚强地建立起来,要主动去爱护世人,爱护万物,不要去损伤别人,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还有一种心就是教化心。教化心,就是当我们看到别人行善做好事的时候,要主动去学习表扬和宣传,不能像现在的小伙子们,大家聚成一堆,班上有一个同学多做了一件好事,马上去四五个人,手伸着、眼睛瞪着:“哦呵呵,雷锋哦~”讽刺挖苦打击,这种现象实际上都违背了道德精神。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具备了这个教化心,见到善的马上支持、表扬、宣扬,并且自己也去学习,见到别人行恶的时候,主动地去劝阻、制止,使其改过向善,用自己符合道德的行为加以化解,这就是一种教化之心。还有一种心,就是忠恕心。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自己都不想品尝的时候,你就不要施与给别人,强加给别人。你觉得那东西是坏的,你就不要推荐介绍给别人,这就是一种忠恕之心。应该换位思考,就是我这个事做了以后对人家是有利还是有害,对别人有害的我就不去做,也不介绍给别人,将别人、将身边的同学、老师、兄弟姐妹都一视同仁地去看待。还有一种心,就是和蔼心。和蔼心,是要求我们做到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待人都要和蔼亲近,一视同仁。还有一种心,就是忍耐心。这个“忍”字是“心”字头上一把“刀”,要忍得住,那怕一把刀放在你的心上,你都要纹丝不动,稳如泰山。有了这个“忍”字,就是在困难的逆境当中,你也能够坚持下去,你就会有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的生命熬过那一段低潮期,要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在逆境困苦、别人的恶行等等方面你都能够承受,有耐受力。像那个马家爵现象不是这样的吗?!没有这个忍耐心对不对?连别人瞧他,他都自卑心太强,别人挖苦他、讥讽他,或欺负了他,他没有能够忍住,所以他才能拿起锤子,一个个敲向自己同学的脑袋上,成了杀人犯。如果说,讲了道德修养,认识到这个“德”字里面含有忍耐心的话,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很多的悲剧都可以避免的。第十种心,就是要具有勇猛心。凡是当为者,应当自己立定主见去做。认为是正确的,通过道德的标准和善恶分辨之后,认定是善的、是符合德的,那就要坚持去做,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行为,从而见义勇为,不能够等待观望。这,就是这个“德”字上面一个“十”所含的十种道德修养之心。 那么下面的“四”是什么呢?这个“四”,就是四种行为规范。古人观察了天地的自然规律,发现宇宙自然基本由五种能量元素所组成。——就是说这个“德”,本来是一,你丢失了一之后,她就分解成为五种元素,那也就是仁德、礼德。礼德,就刚好是对应到自己的心脏;礼德,能够给我们的心脏提供能量和光明。所以,你的心量那是需要能量支撑的,不是说一说而已的。但是古人呢,他是在观察当中、反观自己的过程当中,发现的确是有能量的。当他所有言行思维都符合这个德的完整性的时候,他的身体周围就有能量,他的心中也有能量。所以,才有那些我们常常听起来很熟悉的一些名言、成语。 那么这个“四”呢,它就是指的四种不要损伤你心里面的道德光明的行为准则。孔子在他的学术当中,也阐明了这一点。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将老子的大道的思想转化成为入世治世的社会思想,所以又有一种名言:老子通于大道,孔子精于常道。 那四项行为准则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的:不符合我们心灵道德培养的,我们不要去谈它,不要去说它;不符合我们建立道德心灵的,不要去听它;不符合我们道德心灵建设的,不要去看它;不符合我们道德心灵建设的,我们不要去做它。通过这个德里面的这个“四”,就建立了一个如何构筑我们道德心灵的准则和要求。 当掌握了这十种心的培养、四种原则的形成,然后一心——下面是个“一”、然后是个“心”,一心去为民族、为国家、为众人服务奉献,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德”。这,就是这个“德”字的比较完整的解释。 当然,早在周朝以前甲骨文的时候,那个时候人的心灵还很纯朴,没有私心,没有贪欲,这个“德”字直接就是用上面用一个“直”——笔直的“直”,下面就用一个“心”,就是心里不藏任何私心和贪欲,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具有大奉献的精神,那就叫“德”。 为什么这些德性当中富含着这么一些内容呢?也就是因为刚才所讲的:我们的生命有两套系统,精神系统需要精神的食量,而精神的食量又对应到五臟。你比如说,仁德可以营养我们的肝臟,礼德可以营养我们的心臟,信德可以营养我们的脾胃,义德可以营养我们的肺臟,智德可以营养我们的肾臟。 让我们观察社会,我们同学之间都可以分析,互相去看待,我是搞医的我有深刻的体会。我看到一个人的脸,就知道他体内缺哪方面的能量。为什么呢?因为五脏的能量同样反映到面容上来。比如说,仁德缺乏的人,脸上的肉横长着,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脾气暴躁,抗上压下欺负人,这就是仁德缺乏的一种相貌。有的人信德缺乏,言而无信,寡廉鲜耻,那他的面黄中泛黑,这种人你跟他交流要千万注意,十句当中只能听他一句,说不定这一句也是假的做不到。这是比较高地从全息理论反映出来的,人缺乏哪一种能量就具备哪一方面的缺德方面的言行。这都是科学,不要以为它是空头的说教。 当然,我们的祖先特别强调每一个人自己去关照自己缺少什么,如何主动去把这些能量补充齐全,完善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升,使自己的健康获得利益。所以,古人非常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们生命的双重系统,就从这些象、数、理、气方面获得认识。就像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茨,一拿到中国的《周易》和《老子·德道经》以后,激活了他的灵感和直觉,就发明了二进位制。他在临死前,都坦然地承认古代中国人就比现代人聪明得多,也就坚决地承认了他的发明源自中国。现在众多的史学家、哲学家也发现,莱布尼茨给老子的《德道经》命名了“辩证法”。弄了半天,西方的辩证法才是我们自己老祖宗的东西。 整个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在欧洲进行了一番旅游,促进了他们文化的发展、科学的前进,反过来又影响了我们几十年的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特点。 这个“德”一分解以后,就分解成为五种元素、五种能量,称之为仁、义、礼、智、信,分别可以给我们的内脏提供营养,营养我们的肝、肺、心、肾和胃。所以这种能量的缺乏,很容易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挫折和不好的境遇,以及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利。就像刚才所举的例子:仁德缺乏的人,人不慈悲常常能够暴露,这样一来由于肝主血、心主血管,这一类的人到中老年一定会得高血压或者肝硬化,最后来一个中风死翘翘。所以说,不注重自己调适自己的心情状态,不及时把这种仁慈心提升上来培养成,那么身体一定会在心脏血管神经方面出现重大的故障。古人的确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空头的说教。所以我们现在光从表面上想去吃药,千般法万般法去软化血管还是不能达到根本问题。 我看了许多事例,有些仁德缺乏的人,在麻将桌子上“稀里哗啦”,一下子是胡了?还是什么东西啊?我不太懂麻将,一高兴 “胡了!”,一翻,钻倒在桌子下面,再也起不来了。——为什么?血压猛升,一升就脑充血,那血管太硬哪!太脆!如果他平时既注重药物的治疗,也注重精神的调适,把精神状态和药物治疗配合起来,那么他的健康才会有保障。真正这个精神状态调适好的话,他也就不会那么酷爱麻将,三更半夜在那麻将桌上熬通宵,为了赢那么一点点钱把老命都搭上去了!是不是? 所以,这个五德和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我们的智慧都有极强的关系,我们要整体地把握住。 五 开发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新世纪培养民族道德科技人才的必经之路 那么,西方为什么在十七世纪以后他们的科学发明走到了中国的前面?而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走在欧洲的前面?这里面的原因,就与这个德慧智教育我们自己主动丢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西方因为一直重视着这个经典诵读,所以他们高度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直觉和灵感。我们的祖先虽然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了智慧的语言和文字,但是我们没有善加利用,西方是靠直觉来提升自己的智商和提升后天的智识,以及注重潜意识的培养和灵感的生发。古代在分析人的精神领域当中,就发现有一个先天无为的阶段和逐步向后天过渡的阶段,以及完全进入后天有为的生命阶段真正三个时期。 我们在近代教育当中,忽略了人的这三个时期。比如说,胎儿时期到八岁之前的时期,就是生命的无为期;八岁到十五岁,是先天无为向后天有为过渡的生命期;而十六岁以后,就完全进入了后天的生命期。我们要想具有大智慧,从容不迫地完成我们的学业,那么最好在八岁之前奠基,奠好先天无为的基础,将我们先天的慧识这个能量充分地获得,充满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我们的仓库当中。 我们生命体内是有一个仓库的,储存这些德性的能量。虽然每个人储存的不同,但是都具备这种能量的储存,只是各有参差不齐。有的人是五种元素比较平均,又比较充足。那么这类人再加上学习了后天的智识以后,他将来的生存能力、智识水平、科学创造力都是比较高的、比较强的,就会成为人类的精英、人群当中的优秀者——也就是古代所说的社会的贤人,是真正的人才。如果这五种能量严重缺乏的,那么再怎么艰苦地努力都不行。就像爱迪生所说过的: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而,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主要的。 国外的科学家都体会到这一点,强调这种灵感的重要性。中国的古代是强调这个慧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主动通过经典诵读来培养我们本身的先天慧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教育理念上一定要把慧和智同步地把握住。然而要能够开发我们自己的慧识——也就是那个先天的慧识、那个灵感、那个直觉,那么一定要注重自己德性能量和德性品格的培养,因为没有能量的心就没有聪慧的头脑。 古代著名的医典《黄帝内经》说过:“心藏神,心为神之臟,脑为神之腑”。只有心脑相通的人,才是大智慧者。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是分三层:大脑皮层,大脑质层和大脑核心层。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一样,这个皮层结构就是那层薄薄的膜。那个膜的面积是非常有限的,学起知识来,储存的知识、能量,也是有限的。我们的大脑质层是非常厚的,就像鸡蛋的蛋白一样。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储存在皮层的,如果没有慧性的培养,没有道德心灵的主动校正生成,那么我们一生,这个大脑质层的功能都难以调动,难以具备这个深层次的智慧——大智慧。穷其一生艰苦的努力,用99%的汗水去努力,你不把大脑质层的功能调动起来,那个灵感不产生,那么你的一生很可能就是碌碌无为的一生。 所以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面,就高度地在重视每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基础之上,来储存我们心灵当中这个慧性的能量,直接给大脑的质层带来活力,使它具有创造力。通过这个慧识来推动我们后天的智识,产生我们的智和慧。外国人是凭直觉和灵感,中国人古代是凭这个来完成的。 所以,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要想重新恢复到十六世纪以前,走在世界各民族之前这样的水平状态,就要把“德慧智“这三个环节整体地把握住,就像一个玄极图一样把握阴阳,也像老子在《德道经》里面告诉我们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我们不能陷在阴阳里面转不出来,而要用老子的教育理念,用这个三生万物去认识这个阴阳属性,认识如何启迪彗性和后天智识,把这个慧和智同步地把握住。不要一阵子强调先天的教育,一下子又只顾着后天的教育,不要走那种一下子左倾的路线、一下子又右倾的路线,而是要把慧智双运同步开发整体地把握住,那么我们才能够使我们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上来,慧识也增强,智识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从我在全国各地开办的这些从大学、高中、小学、学前班、幼儿园以及胎教这个经典诵读经验来看,在中学生当中和大学生当中他们体会就是,通过对《老子·德道经》的诵读,他们普遍感到心胸舒坦,精神明显地变得祥和,观察事物变得敏锐,对后天知识的掌握速度与没有诵读以前提高了一倍左右,而且对自己的生存信念和信心都获得了提升。 虽然对《德道经》的内容,并不能完全地解读,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但是只要诵读以后,精神就感到振奋。就像你们张掖就有一个班,不也是这样吗?很多同学有这个体会,他们就不愿意放弃早上那个15分钟诵读的机会,为什么呢? 虽然诵经的好多学生觉也没睡足,精神不振,就马上要开展新一天的学习活动了,然而这个时候挤出15分钟来诵读经典以后,精神马上就重新焕发出来,那么谁又原意丢呢?对不对?!因为通过这个诵读,舌开窍于心,我们舌头在动的时候,与心窍相通,通过语音声波,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进入我们心灵当中补充了我们的精神,所以就能够解除你的疲劳,保持你旺盛的精力,应付每一天重新又到来的艰苦学习。 所以我们在这个现象的背后,要透过这些现象来看到其中的理论部分,去主动接受她,认识她,使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而不要被过重的学习任务所压垮,使我们的心灵发生畸变,甚至产生疾病性的改变。因为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数理化的内容。就像两个国家互相考察中所发现的:国外的学生不喜欢数理化,孩子们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数理化它们是中性物质,它没有精神的能量营养,相反它要耗去你的精神能量。我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精神营养到16岁的时候就中止了,就开始调用仓库里面的,不可能更多地从外界获得了。那么孩子们的先天状态是比较敏感的,他知道这个东西没有营养,他就不感兴趣,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凡是符合善美的物和事都系带着能量。 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高度地去重视青少年的这个德性、德性能量,以及慧性储存开发和智性提升的整体,所以虽然看起来我们获得的奥林匹克的奖比较多,但是却消耗了孩子们的先天能量,过早地消耗完了。所以一旦等到他们学到了更多的后天知识,需要这个先天能量来支撑后天智识,再产生科学创造力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后续的能量,没有这个后劲了。这大概就是我们虽然都很聪明,都很勤奋,但是却难以诞生创造科学奇迹的专家的秘密。 我们的经典诵读就是为了使大家获得这种能源,获得这种能量。因为中华的经典非常丰富,像《老子·德道经》、《易经》,儒家还有四书五经,包括其他的经典都很多,比如法家的《韩非子》,军事家们的《孙子兵法》等等都属于中华传统经典当中的著名经典,含有极其丰厚精神营养及能量。这个精神营养和能量,并不是我在这里泛泛而谈,而是得到了国外众多的科学家、 哲学家、社会学家们的共同认识,得到了他们所肯定,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肯定下来的。 西方他们也有许多自己的经典,像《荷马史诗》、《新旧约全书》、《莎士比亚》、《启示录》、柏拉图的著作等等。他们对孩子灵感和直觉的培养,就寄托在这些经典的诵念上。像什么《古兰经》啦,像《新约旧约全书》啦,都是他们培养自己孩子的经典。 我们自己的老子的《德道经》,其实既没有宗教的色彩,通篇也难以找到一个所谓迷信的字句,相反老子却高屋建瓴地把神——人们所说的神,都驾驭在他的德的思想中。你看看“天得一以清,神得一以灵”,一个神没有德,这个神也要下岗、失业。他观察到了这个深度,你说她还是宗教书吗?她比西方的《圣经》层次更高,更博大更精深。把一切看得到的东西和看不到的东西,全部都囊括在他的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框架之中,然后用这个“一”,用这个“德”来分析世间的万事万物,所以她就特别地透彻,洞穿一切事物的本质,所以她才能成为万经之王。 所以我们在诵读的过程当中,越读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我们心身获得了营养,我们的眼光也就展示得更长远一些,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无论我们在什么行业上,通过这种经典诵读,都能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而且无论在人生的任何时期,同样的都能获得这种营养。所以我们在整个的道德理念、德慧智教育理念当中提倡,应该像西方那样,有一个民族的思维、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思维模式。西方他们提倡“与柏拉图同在”、“与亚里士多德同在”、“与真理同在”,我们要想在教育界能够学习到祖先们的智慧,承传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同时全面推动我们中华民族整个教育事业的强大发展,那么应该像世界其他的民族一样大力地提倡“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建立起这样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精神能够与圣人谋,与圣人居;使我们把整个五千年的文明精神、道德精神承传下去。 胡锦涛主席最近在人大会上也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这两个“八”,可能你们已经开始在学习了。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德治我们国家的基础上,要尽快完成的一个建国的理念。 民族的振兴,需要我们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需要我们有道德的心灵,而且还有智慧的头脑,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过程。虽然大家的学业很紧张,很繁忙,我们还是可以进行这一项活动的。因为时间就像海绵当中的水,只要我们肯去挤它,都是可以挤出来的。而且,经典诵读的确能够直接地营养我们的精神,也不耗大家什么资金,不像什么补脑丸啦、健脑片啦,吃鱼籽呀,补脑呀,炖老母鸡呀,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只需要你勤快一点去诵读,她就能够提供精神能量,提供精神营养。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刀是该磨的。只有你把你的精神的营养能量弄得充分了、充实了,那么你才能更有精神,投入到你的后天智识的提升上。 我们现在在座的这些同学,这个年龄段,正是你们仓库里面开始破损一爻的时候。每个人的仓库,男性每八年损耗六分之一,女性是每七年损耗你们体内的先天营养精神能量的六分之一。你们这个年龄段一跨过去,女性一跨过十四岁,就开始破损,消耗六分之一。男性十六岁就开始消耗六分之一,到二十四岁的时候,其中的六分之一的仓库就消耗得干干净净。所以你看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由于没有注重这个精神能量的营养,已经提前衰老了。我的学生当中有的走到我面前来一看,怎么三十四岁头发就掉得光光的。我说:你怎么搞得,你这个头发比我掉得还多,那说明你现在已经进入了四十八岁左右。我都六十岁了还没有像你那样秃顶啊!所以呢,我们要高度地去节约我们的仓库里面的能量,使它减少消耗,节约这个能量,提供这个能量,通过经典诵读去主动地去补充这个能量。 你像我每天的睡眠很少的,五个小时,有时强迫自己才睡了六七个小时,睡多了还受不了。睡前抽十分钟,读一下、诵一下;一起来,眼睛还没有睁,马上诵上五分钟,一天精神都是饱满的。当然你们开始的时候,可能要诵读的时间要长一些,养成了习惯,尝到了甜头,我相信你们都会得益于祖先们的智慧文章的。 祖先们的智慧我们是可以承传的,可以接受的。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内容没办法展开,他们已经提示我要尽快地结束了。大家坐在这里可能冷,我倒没感觉到冷,越讲越热,你们可能有点冷了,所以就不准备再多介绍。 有些资料我们会尽量地提供给大家,大家也可以在我的几个网站上去访问一下,下载一些文章自己看一看,可能对你们前面的认识,正确地认识这些理念会有所帮助。 最后由衷地感谢大家的聆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