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构建和谐社会,复兴道德文明》四川涪陵讲学

时间:2006-10-15 21:4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构建和谐社会,复兴道德文明 熊春锦 四川省重庆市道教协会 涪陵北山道院 讲学录音整理稿 2006-08-30 重庆市和涪陵市的各位相关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请接受我的衷心感谢,感谢各位领导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接待!使我有机会来到这一方地灵人杰的宝地,来做这一次

 

构建和谐社会,复兴道德文明

 

熊春锦

 

四川省重庆市道教协会 涪陵北山道院

讲学录音整理稿

2006-08-30

 

重庆市和涪陵市的各位相关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请接受我的衷心感谢,感谢各位领导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接待!使我有机会来到这一方地灵人杰的宝地,来做这一次学术思想的交流。

的确这个地方非常热情,无论是在重庆一下火车,还是在涪陵一出汽车,都是热气腾腾啊!热气扑面而来,感觉既是天热,而且大家的心情也非常热情,领导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由于在国外讲学多年,养成了习惯,喜欢站着做学术报告,并且通过演示板比较立体地传达和介绍一些思想。

今天的题目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复兴道德文明》。

首先,我在做报告时有个奇怪的现象,并不希望大家眼睛都盯着我。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边,认为人的精神、精华都在两目之上,如果我们过久地瞪大自己的双目,可能自己精气神的能量就会大量地投向主讲人。——也就是说,这种能量就会白白地送给我了,这种珍贵的礼物我受之有愧啊!就建议大家对这种含有一定能量的学术报告,还是采用一种似听非听的方法来听,这样可能效果会比较理想,也许大家会越听越有精神。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要注意语言后面的那个音,要重视那个音,而不只是听我的声,声只是一个载体,而音则是使我们产生一些营养、促进我们体内变化的一些能量体。

这个就像中国寺庙和道观里的钟一样,你看我们道观里都挂着大钟,由于我们祖先都是大智慧者,他们在制造钟的时候,就已经通过自己聪慧的心灵和智慧的双眼及人类的第三只眼,观察到了这个声和音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了在声的后面有音存在。因此,中国的钟全部都是敲击外侧的钟壁,使钟的空腔里边产生音,而传达这种钟的声音。这种钟声常常能给人精神上一种幽远的、深层的,直接的能量。我们的祖先比西方的祖先要聪明得多,要大智慧得多。你看看西方的教堂的挂钟,他们所敲击的是钟的内部,是声音一起驳杂的、交织的敲响,给人带来的并不是宁静,并不是一种悠扬,而是常常能震撼你的心,使你心产生一种莫明的警惕。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小小的钟上面而产生的巨大的差异。

我们还是拉回来。上面说的是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但是它确实地说明我们的祖先远远地超过了西方人的智慧。无论是宗教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还是科学发展过程当中或是起步之时,都已经显示了中国祖先们的大智慧。这个大智慧,就是现在要去挖掘、来回溯、去把握。利用祖先们给我们创造的大智慧文化,来重新校正我们的思悟,使我们在近百年以来,长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已经走到了科学发展尽头的这样一个状态当中,同西方人一样,一起回到2500年以前的中国圣贤们的思想境界当中,来整合现代科学世界所有的成果归于大一统,重新寻找我们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新出路。

这一点,已经被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出的共同宣言当中所揭示:人类要想找到新的思路,就一定要回到2500年前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境界当中去。

这一宣言,也充分地显示出了整个世界都在紧紧地盯着我们祖先的思想、祖先的文化。他们已经从我们祖先的文化当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在十七世纪开始,就已经从我们祖先的文化当中获得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哲学发展的新发现等等,在各个领域滋养了整个西方世界。来到二十一世纪,这一特点是越来越明显。虽然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起步比较迟,目前还是仅仅按照西方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模仿,但是胡锦涛主席提出,西方的东西我们要借鉴,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必须要恢复。只有同时抓住西方的高科技和我们本民族的真东西,我们的民族才有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迅速地崛起。

鉴于这些大的范围的总的形势和总的趋势,我们中华民族有优厚的、优秀的文化底蕴,这一文化底蕴全部都蕴藏在我们中华古老的黄老学说之中,以及儒学之中,需要我们共同地去挖掘,这些文化都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进行道德心灵培养的沃土。我们只有发现这一个源泉,并且打开这个源泉来滋养我们的心灵,我们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美好,使我们智慧得到极大的提升,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使我国也进入一个真实不虚的和谐的社会状态之中。

这算是一个开场白吧。下面汇报一下第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就是:

 

一、心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础

 

我们的胡锦涛主席在主政伊始,就提出了一个创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当然,江泽民主席也曾经提出过“以德治国”。这个“以德治国”,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碰见了他们的一些政要,当年是江泽民主席访问新加坡时跟他们的李总统进行谈论时,议论到“四小龙”如何腾飞起来的,当时就讲到了以儒学为主的一些治国方略,包括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都是采用了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方面的教化,为他们的人民奠定了一个丰厚的精神文明的思想基础。这些思想基础,可以说是“四小龙”经济腾飞的一个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载体,那么经济腾飞走在亚洲的前面,可以说不可能。

所以,在马来西亚他在跟当时华人的大企业家交流的时候,也取得了这个共识。可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后来回国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这样一个理念。虽然当时没有全部展开,但是基本上奠定了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治国方略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一种延续吧。

那么,我们现在共同去探讨如何去展开“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个方略、落实这个方略呢?我注意到了,我们国内各个学界,无论是政治界、哲学界、学术界,都在讨论这个和谐,很多的思想、很多的理念都推向了社会,进入了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高潮。那么,我觉得要想真正地把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地落实,首先就需要解析一下什么叫做“和谐”。

当然,“和谐”这两个字,在中国是非常古老的。这个“和”字,在汉代有一本字典,叫做《说文》。《说文》里面,就曾经提到了“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它的一般意义上含有“相安、协调、平静、平息争端、停止斗争、化解矛盾”等等意思。

在我们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激烈斗争这样一个格局以后,我们寻求社会的共同发展,特别地需要这个“和”,这是中央的一个站得非常高的战略上的考虑,的确是顺应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从另一个文化的意义上解释,在甲骨文的最初始的“和”,这个“和”字的“口”,它是在左侧,到了近代以后,这个“口”字才演变到右侧。那么在甲骨文时代、金鼎文时代,这种“和”的书写方式,为什么要这样书写呢?它主要是要确保人人都有饭吃。一个“口”、一个“禾”,口里面有五谷的粮食进入我们的体内,营养我们的身体,这就是“和”。如果说饥肠辘辘,没有饭吃,肯定难以实现“和”。那么,我们现代社会都进入了一种接近小康、接近温饱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背景下、基础上,提出这个“和”,那么真是顺应天命,顺应地利,达到人和其中。

那么,这个“谐”呢,它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本义也是和谐的意思。但这个“谐”,主要是指的“语言”。我们看一看,这个简写的就比较明白,这个篆写的,也是“一个言,一个皆”。简写的,我们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当然这个钟鼎文比较复杂一点,但意思是相同的。那也就是说,声音要协调、协同,是指的声音,是指的语言互相比较和美;而且这种声音比较博大、协和,各个组成部分都协调地互相联系在一起,协调和谐。就像一个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样,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等等,都能够达到一种非常完美的统一。既允许各种声音出现,但是又完美协调的统一,奔向共同的一个目标,表达共同的一个愿望或是心意,这就是“谐”的含义。

简单地说,“一个言、一个皆”相合组成了这个“谐”,就表明了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信守一个原则。——什么原则呢?符合道德的原则,这就是“谐”。符合民族利益的原则,符合国家利益的原则,那么就应当营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皆可发言”这样的一个形势和局面,就称之为“谐”。

当然,这个“谐”,这个统一非常重要。共同维护一个目标,使之正像《尚书·尧典》里面提到的“克谐以孝”, 这个“克谐以孝”四个字指出了我们当时祖先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要求,不要乱七八糟地发言,不要离开主目标去谈论,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但是不能离开根本的目标。作为大体上而言,要符合民族的利益而言,符合国家的利益而言,符合单位的整体目标和利益而言,符合家庭的团结和睦而言,符合我们体内的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而言,那么就是一种真实的符合我们祖先创造这一个汉字的本意,这就是“和谐”这两个字的简要解析。

明白了“和谐”的简要解析以后,我们再来看“和谐”的分类。“和谐”的分类,分为: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们的人和自然构成了一个大的环境,人与地球的和谐关系,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这样的关系,人与社会、人与单位、人与家庭的和谐,最基础的、最微小的也就是人体内的和谐。

可能大家都不太重视人体内的和谐,人体内有什么和谐呢?的确人体内有一个阴与阳的和谐、性与命的和谐、精气神这三大命宝的高度和谐统一。所以,在和谐的分类上面,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到人与社会、人与民族、人与国家、人与单位、人与家庭这样等等的一些外环境的大和谐,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我们人体内的和谐。因为,人是社会的细胞,人是家庭的一个小成分,只有我们人人体内达到了符合道德理念的和谐统一,才可能实现家庭的和美、社会的和谐,忽视了最基本的在自己心灵当中、自己身体这个“小国家”当中的和谐,那么外环境的和谐常常就是一句空话。只有高度重视了我们对自己生命内在的各种关系、各层级关系的和谐,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家庭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在单位的和谐、整个民族的和谐和国家的和谐。

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我们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包括家庭。你看,现在离婚率很高。丈夫总是有丈夫的理由,妻子总是有妻子的理由,离婚的理由都十分充足,出现了不和谐、不和美。有的家庭里面勉勉强强维持着家庭关系不破裂了,但也是小吵不断、大吵不歇;就像上餐馆一样,五天一小吃(气),七天一大吃(气),总是有。闹起来无休无止,找不着原因。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都在这些男和女的身心之中的不和谐、心灵的不和谐、身内精气神的不和谐,这样才产生了我们整个家庭的不和谐,甚至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要注意到如何去解决这些不和谐的现象,那么就要去展开我们中华的历史,看一看我们中华的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和谐的社会、和谐的时期?展开我们中华的整部历史,进入我们中华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是有根、有干、有枝、有叶的。这个根、枝、干、叶,在老子的《德道经》里面曾经讲到了,提示了。怎么提示的呢?老子是以预言的方式提示的,在《德篇》第一章就讲到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然后就到了愚智时代,老子是这么揭示的。

那么,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上,最早期的道德文化是以黄帝为代表而产生的。黄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最著名的传奇式历史人物,为什么呢?他“少而通神”——生来就有通天彻地的神通。后来他经过几位师父的传授,使他的这种能力得到了提升,因而达到了一种完整的天人合一的状态,使他进入了真正的大智慧的状态。这种大智慧的状态使他知天、知地、知人,上知天事、下知地事,中知人事,这样,他就统领着整个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鼎盛的发展时期,称之为道学的发展时期。

整个黄帝学说,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因为在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时代就是一个道治的时期,五帝时代就是一个德治的时期,然后,才过渡到仁治时期、义治时期、礼治时期。到了明代,我们的社会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愚智的时期、时代。当然,这里面牵涉到很多哲学的环节和转化,要展开来讲就比较多。我们在这里只是纲领性地提一下,是为了使大家掌握我们历史发展的阶段长河当中,我们人类是逐步地离道失德的——就是从道治社会、无为而治的时代,进入到转折时期的仁治社会时代,然后进入了义治社会、礼治社会,以及到了现在愚智社会。

什么叫做“愚智社会”呢?大家不要错误地理解为愚蠢。“愚智”,就是我们既不知道天的运行规律,也不知道地的运行规律,仅凭我们后天所学习到的一点点前人知识积累的后天智识进行经验思维式的管理,这个就是“愚智”。仅凭单纯的逻辑思维、普通的推理和经验的反映思维、惯性,来处理我们遇到的人、事,就是与整个自然的规律、整个天地、我们后天智识暂时还无法完全掌握的那些客观规律割断了联系,失去了那种密切结合的这样一种思维环境下的“智”,那么就称之为“愚智社会”。

这种现象,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在精神领域为什么会沿着这样一个规律发展?因为在我们的德治时代和道治时代——特别是德治时代,是“上德不德”这样一种治理方式,那个时候人们还能够保持着天人合一。但是到了转折期以后,逐步地就失去了天人合一以及似有似无地在保持着天人合一,那我们就进入了“上仁无为而无以为”的这样一种状态。到了后来,天下为家。天下为家,前面的这些时代可以说都是“天下为公”的时代,到了后来就进入一个“天下为家”的时代。为什么“家”呢?是为的皇家、皇权。到了近代以后,特别是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熏陶和影响以后,特别是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影响以后,我们现在的价值取向、精神思维取向,已经进入了一个“天下为私”的时代了,人人都在为自己个人而谋取利益。这,就是社会的三阶段: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天下为私。

可能有的人说:“哦,我的家里也还是为了家”。但是,你看看整个社会就知道,这种“天下为私”已经相当明显。有的孩子弑杀父母,兄弟之间相互的残杀,有的哥哥卖妹妹,有的遗弃父母,驱逐年迈的自己家庭的成员,有的虐杀自己的子女,等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而不是家庭的存在;并且把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名利,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已经逐步在进入一个冷漠的人际关系的时代,非常地危险。如果任凭这种“天下为私”的现象发展,不大力进行道德教化和道德教育的话,我们的家庭解体比例会大大地上升,整个社会动乱、不稳定的因素也会非常明显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这是老子在他的洋洋洒洒的五千言当中,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揭示过了,只是没有人进行解析,没有及时地在我们民族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进行全面地预防而已。只要我们诵读一下老子在他的《德道经》开篇的第一章,我们进入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当中,去进行“与老子居,与老子谋”,就能够获得他的指示、他的警示。

人类的确应当尽快地恢复道德教育,使道德理念在每个人的心灵确立起来。更何况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通过黄帝、通过老子、通过孔子已经将道德文化大系统的这一棵大树描述得非常详细。这棵大树我们可以看到,必须要首先建立一个道根,我们要尊道贵德。你不尊道贵德,那么这个根就没有,这个德也没有,光剩下上面的枝叶是不可能立地的,这棵树就不存在。

道家和儒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大的辩论,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当时辩论为什么就没想到用这棵树来作一个比喻。儒家的认为道家反对儒家,其实道家并没有反对过儒家。孔子本身就是老子的学生,孔子曾经多次向老子问道,因为孔子的学说建立在“志于道”的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所以说,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黄帝、老子和孔子思想都是非常完美的学说。老子是在黄学的基础之上,在黄学创造道学的基础之上,将道和德联系起来进行广泛地论述、深刻地揭示。孔子的儒学就谈到了仁、义、礼、智,包括我们现在胡主席倡导的“八荣八耻”。实际上,要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去追寻,就可以在这个区域去找到,将廉、耻、俭、勤对应,八荣八耻的确是一针见血地对应着我们现在的智治社会。

我们的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愚智的时期,所以运用八荣八耻来校正这个智。尽快地、全面地恢复礼德、义德、仁德的教育,我们才可能达到一种德治社会的根本好转和扭转状态。在这同时,我们在解读胡锦涛主席思想的时候要注意到,胡锦涛主席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紧紧地扣住了我们社会现实这个智治时期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同时对应着指出了、揭示了如何从我们后天的这个愚智向接近先天慧性重新树立起道德观念来说,就整体地把握住了枝和叶,使这个智能够迅速地恢复到道德的轨道上来,为整个社会民族的复兴,为道德的复兴就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是不是后天的智识智障了?的确是。无论从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都在无比推崇后天的这个智识、后天的文化,而对我们先天灵慧这一块都放弃了,以分数、以表面的成绩、以一些数据作为衡量的标准,而且这种现象都被八耻所掩盖、所腐蚀,而没有守住八荣。那八耻实际上就是愚智,而八荣就是正治。只有这个正治确立起来,才能够符合接近在这个主干上能够摘这个果。如果我们长期保持着八耻的状态,那么这个枝叶都会枯萎,那这棵树就会从树梢上开始败坏,可能也就一直会腐烂到根部。

所以,胡主席提出创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的理念与我们整个民族的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是不谋而合的,而且抓住了关键点。就像一个中医诊脉一样,把握住了脉象的要害,并且开出了一个济世的良方。从反对八耻、树立八荣、培养八荣、建立八荣,那么我们就能够进入一个正确地治理我们的身体、治理我们的家庭、治理我们的社会、兴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个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棵大树不能离开道和德的根基和主干,我们整体地把握住了这一个整体,那才是整个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胡主席也提出了建立复兴道德的这样一个社会理念。

这样一结合起来,实际上也就是如何去承传我们的老祖宗们为我们创造的优秀文化,从根本上抓住建立我们精神文化,使我们的灵魂具备着五德——也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德。这五德完整了,才会归到这个德治的根本主干上来,而去了解和知道我们历史上如何进行着道治。

老子在他的思想中十分突出地阐释了这个德治的思想,不仅是德治社会,更重要的是用德来治理我们的身国,使我们身国当中能够进入到一种符合道德的客观规律当中。从而既能够强健我们的生命,增加我们的健康,又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也使我们的心灵最高度地去符合道德的理念,从而找到一个亮丽的人生,寻觅到一个正确的人生途径,使自己的人生和前途都进入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五德治理我们的内部环境非常重要。

以前我们社会上经常地开展一些道德教育,但都流于形式。为什么呢?因为不明道德,包括教育者自己都不知道“道德”是什么意思。

这个“道”字,在我们古老的文化当中是说得非常清楚,这个“道”字是指的要将我们的天门打开,百会穴敞开,与天相通,达到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你才能够知道你的人生之道;通过天人合一去观察家庭,你才能够知道你家庭的大道;观察社会,也就会知道整个社会的大道。

这个“道”字,在甲骨文里面和钟鼎文里面是画的一个脑袋,脑袋上面是有三缕气流往上飘动。它是象形地表示天人合一,用天的客观规律来指挥我们大脑这个人身之王的思维。

在《德道经》里面,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如何去解读《德道经》。《德道经》里面多次提到了“王”,“四大”之一就提到了“王”。这个“王”,在人身上是指的大脑,也就是我们后天的智识思维。你要把它规范到天人合一的状态,才能最准确地掌握你的命运,掌握你的生命的规律,掌握自然的这个规律,而找到正确的生命之路。

“德”,也是这样。在最早期,这个“德”写得挺有意思。在甲骨文当中和钟鼎文里面,这个“德”是画了一个眼睛,画了一个天眼,眼睛上面画了一条笔直的线通向天。如何去行这个“德”,那就是要运用你的慧眼时刻地去观察天意去行事,不做任何违反自然根本规律的事,去思、去想、去行,这才是“德”。

但是,随着人们逐步地离道失德,这个“德”就开始演变了。虽然,这个“德”有一个“四”在那个地方,后来那个眼睛就演变成了一个“四”,上边中间这个符号也演变成了一个“十”;而且还加了一个“一”、加了一个“心”,加了一个“”,到这个时候,这个“德”已经降格了。降到什么程度呢?——是需要人们主动地去修持、去修炼、去培养,才能具备这个“德”。这个“德”的上面,这个“十”字,是十种善行。要具备十种善行,并且按照四大行为原则一心一意地去做到,并且去行。 ”主要是行走的意思,在这里演变成了为众生、为众人服务,用十种善行、四种行为准则、一心一意地去做,并且为社会、为民族、为众生去做,才叫“德”。这,是“德”字的不断的演变过程。

“道”,也是这样。“道”字演变曾经出现过一段笑话,“道”后来慢慢演变成为“首”(图示)。“道”字演变成为“首”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离开古人的要求,与祖先们的那种道德水平境界已经相去甚远了。“道”字两点,代表阴爻;下面,代表阳爻;就是在天地之间,我们自己的路要找到。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但是这一条路怎么样去找呢?要符合“地气生升,天气下降。”天的气是往下流动,地的气是往上流动,这里面有一个规律。我们只要把握住了这个规律,知道了、明白了并且遵守了,你自己明白了,这个路才是自己的“道”。

但是可惜,你看我们简化时期的那个“道”字,有点可怕,我们简化的“”字,曾经简化成什么样子啊!——把这个“首”字也去掉了。本来这个“道”字,跟甲骨文在德治时期、道治时期的那个“道”就已经降格了。在简化的时候更稀奇,把这个“首”改成了一把“刀”,那一看起来就是说:只要你人人拿着一把刀,你就能够杀开一条血路。危不危险啊!的确那个改革的时候,发生在文化革命时期,你看那个时候人们是不是都有那种气派――拿着刀和枪,雄赳赳气昂昂地去杀别人,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升官发财,等等。

所以,从中国的文字当中就可以全息地看到,我们的确是在一步一步地向道德的底线在滑落。如果不抓紧道德教育,不抓紧我们对一代又一代道德新人的培养,那么的确是一种“愚治社会、天下为私”的社会的充分显现,这样将会是人不安、家不宁、国家乱的局面。

所以,党中央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这样一种战略国策,非常地及时,非常地有必要。我们的全民应当从自身、从家庭、从孩子们、从学校都要去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我们的道德文化,真正地去实践道德治理心身、道德治理家庭。而且,这种道德在古人眼里,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片面理解的只是说教,绝不是说教。

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有一句名言:天食人以德,地食人以气。这个德又分为五德,地食人以五谷。简单地说,就是天上降下来的能量营养着我们的精神,地上生长的五谷在营养着我们的命体。这个理念,就揭示了人需要双重营养。我们长期以来,把祖先们大智慧下观察的现象漠视了、误解了、抛弃了。

实际上,人的生命营养来源是两个大的途径,并不仅仅是嘴巴里面吃进去的能量能够滋养我们的身体、性命。嘴巴里面吃进去的食物只能使我们的形体肉身获得营养,而另一个营养来源就是五德——德的能量。所以“德养神,谷养形”,即五德养神,五谷养形,这就是黄帝时代、黄帝通过他深度的慧观、内观而发现的生命最根本的奥秘。老子继承了这一学说思想,并且他自己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才作出了道德分析的精辟预言和见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五德来营养我们的生命。我想在座的对我们生命的理解可能都不会再受前几十年那种所谓“绝对唯物主义”的影响吧?——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

什么叫做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呢?那就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那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大唯物主义”。我们研究了《德道经》以后,可以看出“有物混成”,他都用这个“物”来代表,也就是说整个道、整个德演化到地、天、人,都是物,这个物,她都通过道来生化,德来长养。

要谈到唯物辩证法,现在西方都承认中国的老子是辩证法之祖。我曾经写了一篇论文,就谈到了老子思想西游记,怎么样传到欧洲,怎么样救活了西方的哲学领域,从他们的那个局限性当中,在十七世纪初期那时出现的瓶颈发展状态,冲开了那个瓶颈区获得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黑格尔、还是到马克思,实际上都从我们老子的思想当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在哲学思想领域获得了启迪。(幻灯图示)这就是我当时讲学的时候列的老子哲学欧游记的一个示意图。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有一些大德就准备到欧洲去拍这样一个电视剧,看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如何西游的。他们的“西游记”剧本已经在准备了,只是资金各方面还在筹备之中。听说最近中央电视台也在组拍八十一集的老子记录片,这都是在全面地、全力地复兴中华的道德文化。

实际上,只要把黄老思想展现开来,我们眼前所展现的是一个非常壮观、令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值得骄傲的一个整体形势。这个形势,我相信在本世纪我们每个人都能观察到,都能体悟和看到。

在整个道德的文化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西方的思想。实际上,西方的思想目前正在拼命地从我们老祖宗的宝库里面去吸收新的营养,我们要及早地从我们自己祖先的内容当中去吸收营养。

例如,像我在德国讲学的时候,人家八十六岁的老太太研究汉学已经六十多年了,人家都在非常认真地聆听,并且提出非常细的疑问。因为很多的汉学家,包括中国的学者,阐释中国古代的一些东西的时候,自己说不清楚。她留了满肚子的疑问,她听了我四个小时的报告以后,她说我把她积累了几十年的问题都给她解决了。为什么呢?因为东方文化一定要进入历史的长河,从文字到语言、到历史、到历史政治上面,再把《老子·德道经》、《易经》、《黄帝四经》结合在一起解析,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辉煌的历史、道德文化的全貌。如果说只是抓住一个枝、一个叶来进行解析,我们无法把它解析清楚。

刚才我跟一位领导交流的,也是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是文言文写的,现代人很难看懂,这就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共同地研究,并且用白话进行阐释,不离黄学和老学的这个根本。那也就是,中国的文化就是一部“修之身”的文化,不能离开了“修之身”,不能离开了老子所说的“修之身,其德乃真”,不能离开了孔夫子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夫子是这样讲的,修真同样如此。那么老子所讲的也是这样——“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也是一步步地展开。但是我们想研究历史,许多的学者都抛弃了“修之身”和“修身”这一个关键中的关键、基础中的基础、前提中的前提,认为这个“修身”只是一种说教。真的是说教吗?——不是。

我们道家的“修之身”,那是一直要把你的生命往回修,修到你的十四岁之前的心灵状态、能量状态、品格状态,那才是叫“修之身”。要能够达到天人合一,你体内的确能够跟天的能量相沟通,那才是真正的“修之身”,那才能够读懂祖先们所写的东西,而不是我们只是在文字上进行研究。单纯地只是在文字上进行研究,我们就无法读懂黄帝的学说、老子的学说和孔夫子的学说。而我们几千年以来,在这方面的转换、解析、展开,这个工作的确积极参与的人太少,背诵的人多,研究的人多,但是用之于实践的人却并不太多。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真正地去创建和谐社会,弘扬道德文化,那首先就得明白这个道理。从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去抓住最根本的东西了解它,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把这个历史脉络全部弄清楚,再来解读老子的《德道经》,解读《黄帝四经》。

像七十年代出土的《黄帝四经》,那的确暴露了我们历史上的一个惨痛教训啊!为什么呢?因为在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三皇时代,有黄帝那个时候,文字其实就开始出现,他就创立了黄学——黄帝的治身修身治国的思想。实际上,在战国春秋时候,还流传着从黄帝所有的著述当中辑录而成的一部书,就叫《黄帝四经》。这部《黄帝四经》,在六国之乱、七国之争的那个年代,就是说一直到秦朝实现秦国的统一,从西周到东周,东周出现崩溃,周朝的时候还是在采用黄帝的这种经典在进行治世;但是到了东周末年,春秋战国时代就丢失了。

大家又开始从黄学当中寻找一种新的出路,就诞生了老学、儒学、墨家、刑家等等一些学派,甚至在稷下学宫形成了一个共同研究的氛围,并且这里面还修改了历史上的一些典籍,包括老子的思想,他的原著都发生了修改。就是各取所需,进行编篡、修改,想反映一个新的观点、新的路线。那个时代基本上就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真实地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无法感悟、无法体悟到前人的精神实质。所以在这个山东的稷下学宫里面产生的一些东西,现在出土看的确是编篡修改了不少。

但是这种本义的传统文化,包括《黄帝四经》和老子的五千言原文,在汉代时却创造了辉煌,只要用道德治世必定会创造历史的辉煌。这在研究历史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像汉代曾经出现过“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就是说从刘邦开始起义之时,他就非常推崇黄帝的思想,他所拜的就是黄帝祠,因而他的手下、他的辅臣都研究黄学。在他建国以后就运用黄学思想治理国家,迎来了他当时的那个朝代和后几个朝代的这样一个繁荣,称之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仓库里面的粮食堆得吃不了,新粮送进去,旧粮没办法出来,旧粮在里面就变成了粉末,堆积的钱财——串铜钱的那个麻绳都腐烂了,也就是说国家都富强到非常高的一个层次。监狱里面也没有犯人,没有犯罪的人。这说明用黄学思想、用道德治世的思想——他当时就是用黄老学说来治理国家的,创造过辉煌。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由于汉武帝他本身难以实现天人合一,对他的祖母又有一种逆反的心理,所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想集权专政独裁,这样他就采用了儒学。刚好这个时候,儒家的儒生就提供了儒学,整理了儒学。当然这个汉儒并不是孔子的儒学,不完全是孔子的儒学,是在孔子儒学基础之上加上了君君臣臣之类的巩固皇权、巩固天下为一家的这样一个理念,把孔子的思想从那种“志于道、居于德”的状态完全转化了,转化了为皇帝个人服务了,在这个基础之上推行了儒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汉朝的兴旺就开始逐步地走向下坡路,紧接着就迎来了唐代。

唐代的时候,在东汉武帝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当中,黄老学说就消失了,特别是《黄帝四经》,在七三年才发现。在汉朝写《史记》的司马迁,他距离文景之治仅仅只有八十多年,他都没有看到过《黄帝四经》。说明了什么呢?我想他不可能没看到,而是不敢写。因为他曾经被汉武帝施以腐刑,而汉武帝当时就是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彻底清除黄学,并且命令儒子、汉儒——将《老子·德道经》也进行了大量地篡改,并且把篇序进行颠倒,将本来《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这样一个文序方式也颠倒过来了,颠倒为《道德经》。这样就使人们不能够顺着老子哲学思想和“修之身”的思想从修德进大道,淳德归道这样一个理念就被他颠倒了。

所以在汉代以后,可以说在中华大地上,道家的杰出人才并没有像古代那么多。因为他的纲领性的经典发生了改变,所以这个形式也就出现了一个畸变时期,而且这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局面出现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理国家上面,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唯独在唐朝的时候出现了奇迹。

在唐代的时候,由于唐朝的皇帝姓李,他尊崇老子为自己的祖宗,大力地提倡全民诵读《老子·德道经》,尊奉老子的思想,并且规定在教育领域都需要通过背诵《德道经》才能够考取官职。这样一来,就把全国的教育系统都带动了,人人除了读《四书》、读《五经》,而且《德道经》也是民族通读的一本书,可以说在精神领域上面通行这种教育。因为《德道经》里面含有丰富的能量,经典的能量是看不到的,但她却又客观存在着。

所以,这个道和德她都不是虚幻的,她能提供我们精神的食粮,而这种精神能量又潜藏在这个经典当中,只要我们去诵读她,那么就能够构造一个道德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创造一个健康的人生之路。

所以,在唐代就迎来了一个非常昌明的典型的文化文明时期。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在精神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个“百国来朝”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包括现在的日本,他只崇尚我们唐代的文化,对唐代以后他不屑一顾,而我们海外的华人也最尊崇自己的唐文化。为什么呢?你看,到国外的美国、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找到“唐人街”。世界各国的其他民族非常敬仰我们的唐文化,因为那个时候是一个道德治理社会的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从长安到东海你去旅行,沿途你可以不带分文,沿途别人都是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接待你,给你吃,给你喝,给你住,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文明礼貌,那些当官的、做县长的闲着无事。为什么呢?监狱成空,没有多少犯人。曾经有一年,全国加起来大概只有两百几十个当砍头的犯人,皇帝对他们说:“干脆你们放假回家过年吧,过完年以后你们到监狱里来报到,再执行死刑。”把他们放回去了以后,过完春节这些罪犯都乖乖地回到了监狱接受死刑。这一点我们现在做不做得到啊?我看要是把监狱一开,跑的全国都是犯人,那个通缉,你看现在包括内部的电脑上那个通缉名单,嗒、嗒、嗒……鼠标一点,翻都翻不及啊,他还能够乖乖地回来吗?

为什么唐朝的时候能够达那样一种管理的状态呢?人家犯了罪为什么甘愿认罪呢?——那不就是德治的结果嘛!那就是道德教化的结果嘛!一个人他可能犯错、可能犯罪,但是他的本性里面有善,这个善要用教育、要用特定的教育方法把他培养起来,那么他干再大的坏事他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你看我们现在丢失了这个道德教化以后产生的现象,我们能够得到良心的谴责吗?我看到报道里面就有一些消息令人感觉到心痛:在南方有个城市里面,流氓当街强奸年轻的妇女,几十个人就围在旁边看,就像看三级片一样。没有一个人伸手相救,没有一个人打电话报警,这种冷漠、这种没有道德观念的心理可以说几近禽兽。

为什么产生这样一种距离我们传统文化非常遥远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方面失了一个空档,丢失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机,在物质文明建设同步提升的时候,没有接续上精神文明。虽然说党中央一直在抓双文明,但是在精神文明里面又没有把民族的根文化连接起来。

我在国外就看得比较清楚,你像西方为什么它的经济发展上去了,却没有出现像中国现在这样一种道德急剧滑坡的现象。因为他们有宗教的支撑,他们的小孩子从小都要接受《圣经》的教育;《圣经》里面就含有丰富的能量,能够再造每个人的心灵、规范每个人的心身。这一点,我们现代科学暂时无法捕捉和验证,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你一否定,你不去承认她、不去遵循她,你就丢失了民族的根。

从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化家的研究来看,每一个民族能够顺利发展离不开两大宝贝:一,那就是宗教支柱;第二个,就是文字语言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这个民族很快就会被其他民族所同化、消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本土宗教的支撑,那么他的精神领域必定会被其他民族的宗教所改变。

我们看看国内的情况,我走了很多的地方,也流了不少的泪。为什么?看了辛酸!例如我到了甘肃,到了我们人文之祖的故地去参观。当我踏上伏羲画八卦的那个卦台山的时候,我放眼往谷口一望:一方面,我感觉到我们祖先的伟大,选择那么一个地方来观测天和地的客观规律,从而画出了这个卦象来揭示我们中华民族整个能量场的变化规律;二方面呢,我一看到山脚下——那个卦台山下面那个村庄,我心里面“咯噔”一下非常酸痛。——为什么呢?那个村庄的正中央耸立着的是一座西方的教堂!一个我们古文化民族的发祥之地居然在民村之中耸立着的是西方宗教的教堂。辛酸不辛酸呢?的确是辛酸!是我们祖先的文化、我们祖宗的宗教思想不科学吗?——不是!是我们没有读懂她!

有人说佛学思想是中国的思想的救星,我也不同意。为什么呢?佛学在西方、在印度曾经昌盛过,但是由于佛学思想没有儒学的入世思想,也没有道学灵魂升华的一个大系统,所以在印度的时候她经过了千百年的历练以后在印度消亡了。为什么呢?崇奉佛学的两个国家都消失了。如果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单纯的尊崇佛学,可能也会有这种现象。

有的学者就提出了“那么佛学在你中国为什么就发展那么好呢?比道学、比儒学都发展得昌盛?”我觉得她是沾了儒学和道学的光。为什么呢?中国的文化,上,经过了2500年道德文化的反复锤炼、洗礼,建立了丰厚的道德文化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佛学传来了东土,上面有道学给她进行支撑,下面有儒学给她作为基奠,她夹在中间就获得了一个广泛的生机,而在我国的历史上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并且乘着这种优势在20世纪的时候走向了世界,传遍了世界各地。

我们不能够不观察历史、迷失历史来分析宗教,我们也不能够离开我们道德文化基础的厚土来谈论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不能迷失在我们仅有的后天局限的智识之中。一定要打开历史的长河,进入历史的空间,去整体地观察我们的历史的沿革、道德文化逐步丢失其中内在的原因,寻找到我们真实地去复兴我们的道德文化,构建这个和谐社会产生的这个脉络,从而使我们民族道德文化真正进入一个完整的复兴阶段和时期当中来。

有很多的同仁、学者都提出来:“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但可惜呢,都是文言文写的、古文写的,我们如何去承接这个道德文化呢?”这里面,实际上也并不十分困难。

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信念,要大力提倡建立信念和信仰,对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就觉得宗教可怕,害怕宗教。实际上宗教可不可怕呢?——不可怕!真正的宗教、正道的宗教从来都是促进国运安康发展的,她不会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一点,我们打开《黄帝四经》的内容,打开《老子·德道经》的这个内容,一看都是非常明显的,没有哪一句话是鼓励民众去造反的。这需要我们正确地去解读和解悟,她里面真正体现的是:我们进道是人类最终必然的归宿;这个德是人类的精神的食粮,这个德的能量对我们的心肝脾肾肺都有作用。

我在国外讲学的时候讲得非常细,我结合传统道医、传统中医来解析这个德与我们生命健康的关系,那德国人一个个都听得摇头晃脑喜滋滋的。为什么呢?因为使他们明白了这个修好道德、实践道德和精神健康、生命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座的身边都有亲人,可能都看到过中风的例子吧?中风的病人,西医研究看得到的物质,说中风是大脑的海绵窦絮状血管出现了破裂、梗塞,所以就中风了、偏瘫了。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

在道医学里面、在传统的中医学里面是重视本因内因的,不仅仅只是这个原因。根本的原因,是这个病人缺乏仁德,他的心不仁慈。因为凡是中风的病人,必定性格暴躁,性格不柔,喜欢发脾气。在单位里面对领导抗上,对下采取压制的办法,对别人容易仇视。他的心火特别旺,他的肝气特别淤滞。因为肝主筋(血管),肝里面所藏的能量就是仁德,一个人性格非常平和、柔和,关心别人爱别人,能够爱周围一切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容易中风的。因为肝气至柔的时候,你的血管一定弹性良好。这就是精神营养对物质的作用,这就是看不到的能量对显态生命器官的功能。

可惜我们盲目崇拜西方的科学一百多年,把祖先的论述忘到了九霄云外。我本身也是医生,而且还是个外科医生——跟外国人学的外科医生,什么手术都做。但是我始终就感觉到,我们祖先的文化、祖先的医学那才真是隐显同观的医学,既研究看得到的,也研究看不到的。

我到了德国以后,看到有个医院墙上挂着一幅漫画,我就非常赞同它这个漫画作者的观点。那幅漫画挺有意思,它怎么画得呢?它讽刺西医:一个病人躺在床上肚子上拉开了一个刀口,刀口里面蹦出来的都是一个个螺丝钉,都是齿轮那些机械的东西。那就是说,西医是把人的生命当作机器来看,只研究看得到的这个器官和组织,并且主张置换。

像这次来之前——到四川来开这个会之前,我在德国还接触到一位病人,他原来在北京外交部工作,后来在德国定居了。他办公司——到北京开了公司以后,回到北京不知道吃了什么玩意,得了一个急性坏死性肝炎,急急忙忙跑回到德国求治,因为德国的西医学还是很发达的。他到了德国以后,医院一检查:“完了,你的肝脏坏了,坏死了,要换肝。下个星期再检查一下,就要配血型找肝的配对,要换”。他的确下肢都浮肿了,就打了个长途给我,我看了一下就说“你这是要到死门关上了,鬼门关上去一趟,才可能拉得回来,还要看你自己怎么样。”因为在国外,我这个人就直话直说,我说呢:“你要想救自己,光我帮忙不行,你要自己帮自己的忙。”我说“你把《老子·德道经》我曾经给过你的那个资料里面的双一章,给我好好地背、恭恭敬敬地背、跪着在那里诵,我再给你开一个处方。”我说“可能在你肝脏向你讨你命债的这一个东西,可能由我出面给你们之间讲和,谈谈和谐的道理、不要冤冤相报的道理,可能你的肝脏还有点希望。

嗨,死到临头,可能大家都有个求生的希望,他就规规矩矩地念。念了一天以后,晚上他睡了就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就看到自己睡在棺材里,而揭开了这个棺材的盖子,自己就眯开了一条缝,推开了,一缕阳光——那个光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不像阳光,他说是一种透明的光,透到了棺材里面。他爬起来,爬起来以后,他还潇潇洒洒地走出来了,以后一看,还看到了自己死去的父亲,在一个带着柴门的那种院子门的后面。他想去见他的父亲,他父亲就把院子门给扣住:“你没到来的时候,我不能让你过来。”这时候,他就接着发现自己的身体被一个很大的动物——没见过的动物、身上长着很多吸盘的动物,附在自己身上拼命地吸取自己的能量。这时候他急中生智——因为下午背了经典了嘛,这时候睡着了他还清楚,就自动地就背起来了。这一背诵,那些吸盘就都从他身上都萎缩了,消失了。他早上就非常高兴,精神了一点,因为在德国这个通讯非常发达,我这边里开的药方,他就很快拿了一服,服了两天的中药再加上诵了经典,做了这个梦。

当然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不要以为人人都有效!这个是要“见形的,他就是因为见了形。黄帝学说里面提到:你有病的时候,你要能够在冥冥当中、恍惚当中,看到了图像或者知道这个原因的事件的名称,那么就可以治得好。如果它不显形,没有名,也不见得能够治得好,就是神仙恐怕也难帮的。

他可能就是既主动地忏悔了自己,也通过了诵读经典,而这个奇迹就出现了。服了两天药,他是礼拜五求我的吧,礼拜六、礼拜天两天,礼拜一再去一检查,因为不检查也能够看出来黄疸性没了,整个橘黄性的那个皮肤全部都消失了,微微剩下眼睛的眼白还有点黄,转氨酶原来非常高的,也降至了正常。

那些西医就搞不懂了:你这没有进行特殊的治疗,不可能坏死的肝脏怎么就忽然就降至正常。实际上,这个奇迹是他自己创造的,我的药方也并不是神奇无比的,也只不过是开了一些茵陈、车前草之类的,舒肝、去肝热、去肝湿、舒肝利胆的药,很简单的十几味药,也不是什么秘方,但对他来说却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伟大。只要你系统去研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治身,而且能够齐家,能够治国,平天下,里面含有着丰富的内容、含有强大的能量,那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深层次的客观规律,而不能仅仅被西方科学、西方医学所蒙蔽了我们智慧的眼睛、智慧的心灵。

好,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因为有的领导就提出,好不容易到涪陵这一块儿来,讲了这么多空头理论,能不能来点真格的,告诉我们一点养生的方法。

 

二、养生法——诵读非恒名的经典 呼唤自己的非恒名

 

养生的方法,实际上在中国非常地丰富,是洋洋大观。但是,我喜欢把最根本的、最优秀的、最好的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方法当中去找到进入我们的历史长河,达到一种真实的“与古人居、与古人谋”的状态,不仅强健我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升华我们的精神、健全我们的灵魂,将我们的精神系统升华到德的层次、道的领域,将我们的身体在这个德能的营养前提率领之下走向真正的健康。这一点,我已经运用这种方法在国内和海外开展这种教学实践已经多年了,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可以讲出来提供给大家参考。

这个方法,都全部地蕴含在《老子·德道经》道篇的第一章之中。只是目前,可以说全世界还没有人把这个窗户纸捅破。我也是最近才直接公开讲,原来我只介绍方法,而没有把如何去解读《老子·德道经》的方法推介出来,因为解读老子的《德道经》要掌握一个象喻藏诀的钥匙

这个象喻藏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好东西他都不直接告诉你,就像谜语一样要让你猜,要让你经过一段磨练以后你才能悟出来。而且,老子这五千言更奇怪,就是说他的原句——真正的他的亲笔之作已经失传了,而且后来又经历了什么甲本啊、乙本啊、通行本啊、王弼本啊等等十多个本;许多人都在研究她、修改她,结果就有点像东施效颦一样,越描就越差,越描就越离原句的意思相去甚远,越使人读不懂她,有时候改动一个字就面目全非。实际上,老子在他的道篇第一章里面,就把这个方法和钥匙都告诉我们了。但是,我就不理解为什么在汉代的时候汉儒们要将她其中的这些字修改掉?到底是仅仅是为了文法上的押韵、修辞上的亮丽?还是别有用心?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所幸的是、万幸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当时在汉朝有一个化外封王,就是湖南王。湖南王不是皇族的亲戚,所以他对中央发布的命令,有时候他可以不遵循。你看湖南出土的马王堆的女尸,估计就是当时的湖南王的王室的妻子,她坟墓里面就恰恰既把当时皇帝下命令要销毁的《黄帝四经》留下来带到棺材里,而且还把最原始的老子的五千言《德道经》也带到棺材里面。这还不够,她还把不同版本的一个乙本——有的人修改了,她拿不定主意,这个乙本是正确的,还是甲本是正确的?当时她也没有办法确定,所以她把甲本和乙本都同时带入了棺材。而且,这个棺材里面的技术非常地高超,当时我们的考古学家的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很高的层次,有的是被损坏了。

这次跟北京的专家一起讨论的时候,还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当时坟墓打开的时候,棺材上面有树叶,那个树叶还是绿的,带着一点水汽跟新鲜的一样,这里面的技术恐怕是现在也难以做到。所以,这个帛书可以说对我们连接这个东周到汉初、西汉到东汉这一个区间真实的文化历史非常有帮助。这个方法,由于她保存着的,我们也容易按照帛书的甲本来研究《老子·德道经》,所以就可以看到这些个方法非常的明显。

比如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一开篇就用了两个“可”、两个“非恒”、一个“非恒道”、一个“非恒名”,这是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实践德和道,因为他前面已经把如何修德、养德、守德、持德、炼德,德是能量和品格谈得非常清楚,然后到了道篇第一章的时候,开篇就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如何在有德的基础上去进道,明白道。

那么秘密含在哪儿呢?就含在这个“可”字里面。这个“可”的甲骨文,它这个“丁”是象形的,是表示的一个桌子的意思,像一个案子,古代的案几上面就称之为神坛,用来供神的、供祖先的。在桌子前面开口,打开你的嘴巴韵唱诵念,就称之为“可”,这就是这个“可”字的本意。但是,可惜我们历代许多的老学家都没有注意这个“可”字的本意,而只是关注了这个“可”字的衍生意,理解成为“可以”。

这个“可”字,是最初始的一种歌,歌唱。早期也有这个“歌”字,后来把两个“可”摞起来,在旁边加上一个“欠”,就成了歌唱的“歌”。所以这个“可”字,在最初始的时候还并不完全代表这个“歌”,而含有在神案之前恭敬地开口诵读经典。为什么说是诵读经典呢?因为老子说了:“道,可道也。”你像汉代的通行本把这个“也”字也去掉了,实际上这个“也”字是生生不息的意思,要连着来的意思,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她也就是要坚持,要连续,生生不息。因为“也”字,它代表了女性这个生殖器外阴的象形字,要能够繁茂生生不息,连续进行。

所以说,这个“可”字就潜藏了大量的奥秘,整个奥秘就在这个“可”字当中。老子在第一句这里,就告诉我们:你们不要觉得大道很难亲近,很难接近,很难成为、成就为大道的一分子。这个大道,是可以通过“可道”的方法来进入的。也就是说通过经典诵读可以感格、体悟大道。因为在前面通过修德、炼德、养德、培德,把自己的天门打开了,把自己的心和大脑连成一体了,达到了一个初步的天人合一的状态。这些内容,都是在德篇里面介绍的,到这里又介绍如何通过这个“可”字实践进入天人合一。

那么如何去“可”呢?“可道”,这个道不是我们一般的学者所讲的这个道,而是“非恒道也”。什么叫“非恒道也”呢?就是说你所诵读的经典一定要选择能够阐释、揭示,能够进入到真正大道真境的著作之中,或者说法诀、口诀里面之中,而不是常人所说的一般的知识和理念之中。我们世界上真正能够包罗阴阳、通晓隐显、跨越太极弦中间障碍。——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个太极球,这个太极球中央就有一个太极弦,这个太极弦实际上是两根弦线组成,它阻挡在中间,阳的不知道阴的,阴的过不了阳的。那么,经典的作用她就包罗阴阳,穿越阴阳,自由地驰骋于阴阳之间,进行互动,能量没有障碍。这样的经典、这样的书、这样的著作、这样的口诀、这样的方法,才能称之为“非恒道”。

现在,科学已经研究到了“一”这个地步了。“一”,哪怕你分子、原子、粒子分析到夸克的状态以后,它最终显示的物质不见了,只剩下能量,在真空里面只有能量产生。那么这个真空环境下,却恰恰是我们老子早就揭示的“一”。在这个“一”的状态下,里面只有能量,这就是“德”。道生德养,那么万物就自然地、本能地去尊道贵德,这是宇宙的根本。所以,这个经典一定要有有利的知识,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知识,要达到身心里面完整的和谐、精气神的和谐、性命的和谐。

大家都知道,普遍地接受我们的性命是由灵魂系统和肉体系统共同组成,这一个理念我相信现在基本上都能够接受。虽然还没办法用科学仪器完整地捕捉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傻瓜,都能通过别人确实、真实的经验当中,得到一种知识,承认这种是客观存在,就是我们天然地具备双重结构系统——一性一命。这个命需要的营养是五谷营养,这个性体系统、灵魂系统需要精神营养,这个德就是最好的精神营养,而经典里面所富含的正是这个德的能量。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经,是哪三大经呢?

第一个,就是《圣经》。它的影响最大,它的印刷量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他们曾经在枪和炮为后盾的支撑之下,强行地向世界各民族推行。正像非洲的一位智者所讲的:原来我们非洲有黄金,欧洲有《圣经》,自从欧洲人来了以后我们有了《圣经》,欧洲人却拥有了黄金!这是在十八世纪那个时代的一种共性现象。整个西方世界,当初是用枪炮强行地将他们精神文化的经典推向我们东方,推向世界各地。他们是不是成功的?既是成功的,但其中也蕴藏着失败。因为《圣经》里面的内涵、所揭示的天人的真理还远远不及我们的《老子·德道经》。

第二部经典,是什么呢?是《古兰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写作在马背上的一部经典。这部经典,给整个阿拉伯民族带来了精神的食粮和精神的支柱。

再看一看我们国家的,东方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老子的五千言的《德道经》也好、《道德经》也好,我们用了没有呢?——近七百年来,我们没有用,这是最大的遗憾。英国有位科学家曾经写到:非常奇怪的是中国在十六世纪之前,在那种世界各国生产力普遍低微的情况下,他们的科技为什么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他总结了中国古代有24项堪称世界之最的大发明,都发生在中国。相同时期的西方,却没有诞生同样水平的科学发明。那么,东方民族为什么能有这么样一个智慧?这个智慧是靠什么营养才产生的?他们没有得出结论。其实,中国在2500年前之所以发明这样多,这是因为在精神领域得到了《黄帝四经》和《德道经》等精神能量的原因,当然也包括《易经》。这些经典——能够穿越阴阳、包罗隐显的经典,所富含的能量能够极大地开发我们的智慧,能够在培养我们道德心灵的同时,启迪我们的智慧,保护我们的慧性,使人们具有丰富的科学创造力。

恰恰相反,我们自从崇尚儒学以后,特别是在宋代朱程理学出现以后,到了明代,朱元璋他想拜朱熹为自己的祖宗,学一学李世民也能创造奇迹。在我们涪陵这个地方有四书吧?把四书作为国学的经典来诵读以后,作为取士的标准以后,可以说完全丢弃了《老子·德道经》的学习,丢弃了对《易经》的学习,因为当时是官制规定、八股文的规定,所以学者们就总结了一条,“八股出而经说亡”,四书出而经说亡,那么古代这些优秀的文化就消失了。

所以说,从那个时代开始,由于我们的读书人,就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都要凭分数来当官,有碗饭吃,找个好工作。忽略了品格的培养、道德心灵的营养,只是从书里面去吸取知识——后天的智识,先天的慧识没有任何途径来提供营养。所以从明朝以后,也说是宋末以后,我们的国运一方面是被外民族的侵略,我们难以抵御,二方面,我们本身的教育进入了一个精神营养严重匮乏的历史时期。所以近七百年来,发明创造力远远落后于西方。

为什么西方又超越在前面?因为西方的教育,它有一个宗教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宗教,实际上是诞生在原来自然道德信仰的厚土之上。在东汉末年前,都是自然的道德信仰,人们主动地去诵读《老子·德道经》,诵读《黄帝四经》;就获得了类似于宗教要达到的目的,提供给人们精神营养。但是,自从汉武帝清除了《黄帝四经》,颠倒了《老子·德道经》,篡改了《老子·德道经》的篇序以后,这种精神营养的能量就急剧下降,因而在汉末的时候,天道使然,就诞生了张道陵,必须要赶紧创教来接续中华的道德文化之根,通过宗教的方式向自己民族的子孙传输精神道德文化的营养。

而且,在历代统治者反复地清除各种文化势力的交融下,这整个道教经历了很多的沧桑;因此在王重阳时代,又创立了一种宫观式的道教,由原来的全民式的道教,改为宫观式的道教。比如说,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24治,的确是一个全民的道教,人人都去诵读他的《想尔注》。在自己的家里建立一个简陋的静室,每天洗浴干净,恭恭敬敬地在那里诵读《德道经》,就能够获得道德的能量。改变自己精神面目,健康自己的身体,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全民式的。

随着历史文化的沿革,对我们祖先传统文化的摧残越来越严重,到了王重阳时期,又不得不退隐山林,退到山里边去,依山傍水兴建了大量的宫观。用这种方式来保存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幸而没有断裂。文革时也同样,解放以后,也是经历了一番磨炼。我的老师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好多宫观的老师父恐怕没有这个先见之明。

但是,可惜的是那些解放初期大多数宫观里的道士们和尚们,很可怜啊,他们都经历了土改,都被编成了生产队,组成了合作社,也不诵经了,也不做早课晚课了,都下地去干活了。我家那个地方就很典型,一个不懂经典、也不懂《德道经》、也不懂经文、不懂道教的那个道士他当了生产队长,还把当时的观主啊、长老啊,引到生产队里去惩罚,让他多干些活。

在这样反反复复地对传统文化变异过程当中,轻视、重视,重视、轻视,各种力量交互之间,进行清洗,然而我们道德文化巨大的这样一棵常青之树,却始终没有被摧毁。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文化所揭示的是天人合一的真理,是整个自然的根本真理,是人们最终必须遵守的真理,所以她才具有必然的无穷的生命力。

所以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央的一个正确的国策制定,要进行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在这样一个大好的社会发展时期,我们的经济文化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良好的状态之中,精神文明建议需要紧迫地跟上来,在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之路上,赢得一种双赢的局面。

这种双赢的局面,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说老子已经告诉我们——那就是诵读非恒道的经典。如果说你想真正地开启你的智慧,提升你自己内部仁义礼智信的内部能量,健康你的身心,建立你的道德观念,和谐你的家庭,最好诵读非恒道的经典;而把诵读四书之类的经典当作一种辅助而不能当作主要的途径。

为什么呢?因为整个西方人都已经发现了《德道经》里面藏着的奥秘。近二十世纪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个世纪后,整个西方都在拼命地研究这个老子的《德道经》。我在德国也开办了试验,每周三次经典诵读,所有研究老学的人,都是黄头发、蓝眼睛,他们来跟我们一起诵读老子的《德道经》。大家可能要问,外国人不会讲中国话怎么诵读?我们有办法,就在汉字上注上拼音,让他们去读。你看我在德国讲了这么多年,他们想建议我去学德语。我在德国这么多年,对德语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你讲课要想用德语来讲很困难,涉及的东西太麻烦,你要讲学却不像中文这样自由,我确定意思如历史方面的就把中文的词拉到我的讲义里就很轻松。你要想用德语讲,还得找一个厚厚的历史专用词典翻过来,都倒在脑袋里边记住。你讲哲学有哲学的词典,你讲医学有医学的词典。你像我的一个德文翻译官就很辛苦,他跟我后边翻译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他后边背着很大的一个包,有四本大词典,很大的一本本的词典。为什么呢?他要翻译的时候,他虽然知道,但是他难以翻译我讲的内容,他经常要停下来赶快地翻一翻他的词典,不然的话,翻译难以准确。

德国人诵读我们的道一篇以后、德一篇以后,他们就深有体会,我根本不跟他们讲任何意思,中文意思介绍都不介绍,人家都知道这个能量分布的情况。谈体会的时候,他们诵德一篇,每一句话它的能量的走向在体内的分布他们都有感应,都有体会。中国人很难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在小孩子身上发现以外,中国人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西方属金,金主肺,肺又主皮毛,所以生活在西方的人,体感都非常明显,就像给他们针灸一样,在中国人身上扎个针灸,你要提啊、转啊、捻啊、提啊、弹啊、拨啊,手法都全要用尽。可是在国外,你扎针灸千万不要全用上了。在西方你扎针灸千万不要把中国的这一套全搬过来,如果你一旦搬过来,你的病人马上就会卷被子走人,不找你了。为什么?因为他非常得敏感。我在德治疗时,就很简单,轻轻一点,针灸一插进去,把里面的病气通道一掀,把外边的新鲜气质的通道一开,就可以看到针眼处那些病气冒出来,冒过15分或20分钟以后,新鲜的能量就通过这个针柄传达到了病人的体内,所以他们非常愿意接受中国的针灸术治疗。当然,一定要采用中国的针灸,中国的针灸针柄上面是螺旋形的,这个螺旋形就能够加大病气出体的力度,并且加快外面能量进入体内的速度。

日本很聪明,可惜他把针灸都改错了,把针柄都改成了平的、扁的,方便医生拿着它,而把那种缠绕在针柄上的铜丝改成一种聚丙稀了,改成一种塑料了,这说明他们不懂中国的东西。

所以,我们应用这些方法,应用在西方人、应用在东南亚人身上,效果真是非常明显。这次到成都来开会,新加坡来了两位,他们都是企业家,学医,事业上都有成就了。为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身体上的健康,就主动地找到我这儿来学习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学习这些技术方法。由于新加坡从小就有宗教的培养,来的两位小时就在国家办的幼儿园里读起的,读佛经长大的,所以他们领略这些东西就很快,能量进入体内也非常充沛。这次跟我来,我带他们去了几个地方,好多感受他们那都是感谢不尽,可以说对他们是一生的影响。

你们四川的确是一块地灵人杰的地方,特别是这个地灵,到处都是能量,到处都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点啊!可惜我们就是心没有放开、身没有放开,感觉不到、接受不到天地对我们的恩赐。我们是把自己的身体封闭起来了,不能够感而遂通,也就无法天人合一。

然而,老子告诉了我们的方法——这个“可”字的方法。这个“可”字,一动舌头以后,为什么呢?你的心就开了,因为你的心开窍于舌。只要能坚持诵读,心窍就可以打开。就像我们现在有些学者不理解,说中国人都说心有七窍——七窍玲珑心,中国人是不是有七窍玲珑心?我就曾经肯定地答复他们,心不是指的肉团之心,与这个肉团之心共存的有一个看不见的心,这个心在主宰着我们的生命,她是我们性命的君王。她统领着我们的整个精神系统,这个心如果正,她有道、她有德,那么我们的“王”才能正确地工作,大脑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我们体内不仅有天,也有地,天地要和谐,君王要守德。我们要执行道德的规矩,这样精气神才能和谐。那么,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心窍,使君王归正,使心君处在道德的滋养之下,而心又能够把能量传递给我们的脾胃,使我们的信念、信仰获得加强提升。信念有了以后,我们也会更加坚定,更加义无返顾地去同步地去实践道德,脾胃里面的能量传到肺里面,肺里面的义德也就获得加强,义德获得加强以后,我们的精能生水,你的智、你的后天的智识、你的记忆力、你的逻辑思维判断力就会随之提升。这样就只会正确地判断,正念、正识、正觉都能够确立起来,那么你肝里面的仁德之心、你的普爱众生心,普爱天地,尊敬自己的祖先,尊重我们的历史,尊重我们的民族、国家、家庭、父母,孝顺、慈爱、仁德就都会获得整体性的滋生和改变。所以说,抓住了“可”字的诵读,的确从形方面和名方面以及实质的变化方面,能量精神两大系统都会随之改观。这,就是“可道”以及“非恒道”里的奥秘。

那么,第二句,“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名”是指的是什么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个“名”字里面。“名”,是指的是晚上,上面是一个除夕的“夕”,晚上的意思,这个“夕”就是“夕夜”的意思。这个“夕”就是冥不相见,伸手不见五指,开口呼唤。两个人在乡间走路,晚上天上没有星星没月亮,听到对面的脚步声音,问:“喂,那一位啊?”这就叫“名”,他报出的名:“哦,张三啊,您也在走夜路啊?”这就叫“名”。老子在这里弄这个名的意思是什么呢?“名可名,非恒名。”也就是说,我们在座的可能绝大多数人对我们精神系统的“名”,知不知道呢?有多少人能知道呢?既然我们的生命是由两大系统共同构成的,那么这个性体系统、命体系统大家都清楚,问你的头在哪儿,你指着头,在这儿;手在哪儿?在这儿;胳膊、腿在哪儿?在这儿;你的腰在哪儿,知道。都知道,你这个有形的名你都知道。

但是,非恒名的我们知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实际上,我们“非恒名”是什么呢?是指的身国的众生。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体内既然由性命构成,那么也就要承认我们祖先们在大智慧下观察到的我们具有三魂七魄。可能大家不太赞成这种观点,但是三魂七魄各有其名啊!比如说,胎光,就是三魂之一,他主阳,属纯阳,还有幽精,还有七魄,我们可以说一生都没有叫过他们的名字吧?叫过没有?——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叫过这些名字,我们从来没有主动亲近过他们,没有主动给他们营养。

但是我们道家的传统文化当中,所教的一个重要课程就是你要诵经,把你诵经的能量去主动地喂养你体内所有的众生——这就是真的修道,否则就是修的假道。因为我们体内充满了众生,包括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在看得到的名之外,还有一个非恒名,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贼,你要想真正地制住他,你非得要呼唤它的非恒名,并且主动用道德的能量去营养它,改变它,改造它,增阳涤阴,它才能够归到德境上。

当然,作为我们大家初步地实践养生学的人来说,对于这个非恒名的呼唤,主要是抓住早晚去呼唤自己的三魂七魄。那七魄可能大家对名称都不知道,尸狗、伏矢、雀阴等这些系统找一找,也是可以找到的。我们也为了教学的方便,对于愿意接受传统文化的人,实践短短的三五分钟,比如这个七魄,古人都没有师传。你不知道怎么制?——你把你的手抬起来,把人中一掐,把这个承泣一掐,你一揉,揉它21次,把它的名字一叫,很多敏感的有内观能力的人就可以看见七个小人在自己眼前排着。这个时候,你把《德道经》双一章一诵,这个能量给你们:你乖乖地把整个肉体给我主宰好,工作好,我天天给你们这些能量。为什么?德养神嘛,这不就是你的神吗?所以,这个“名可名,非恒名”,就是一个一,抓住了修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根本基础方法。

而对一般的民众而言,是一种主动地、积极地、经常地长期坚持去自觉地去呼唤自己身国当中众生的非恒名,那你就是在获得道德的营养,他们一变化了以后,那你看看,那不就行了嘛!

我在道德知音网站上,有个大学生就跟我说了他的困惑,他说:“我这个淫心,见了小姑娘我的眼睛都转不了弯,经常手淫,这怎么办啊?”我就告诉他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用你的指头,一个点着你的人中,一个指头点着你自己的涌泉,边揉边诵双一章,然后再呼唤一下自己的雀阴。雀阴管什么?不就是管我们的生殖器吗?那民间社会上说的小孩子小雀雀,不就是雀阴嘛!他管这个小雀雀,你看看,按照我说的办法揉它半个月,你看你还有没有淫心。保证你看姑娘、看见女同学,不觉得会动心了。

后来,他半个月后发了一个帖子:感谢各位老师救了我,这个我痛苦了好多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注意力不集中。对自己完成大学学业完全丧失的一个重大的心理疾病,结果就被简简单单的一个方法给调治好了。为什么会调治好呢?不就是抓住了“可”这个“非恒道”的内容?“可”这个“非恒名”的内容吗?

当然,老子也提出了要求,需要你垂帘观“眇”:“常无欲,以观其眇”。睁着眼睛你是看不见的,你眼睛瞪着越大,就像我刚才讲的,你们都看着我,瞪大眼睛看着我,你把能量给我,我不要也不好,退回来你又接受不了,所以希望大家垂帘听。

实际上,我们看自己的“非恒道,非恒名,”你要观的时候,一定要垂帘内观。眼观鼻,鼻观心,观到里面去,而不要被外界的现象所干扰。“常有欲以观其”,帛书版的是“口”字旁的“”,而不是“徼”,这就保持了老子原著的特点。因为在用“可”非恒道的方法、“可”非恒名的方法在呼唤,那么肯定就有一个对应的“噭”,这个“噭”就是对于呼唤的回应。的确,我们在进行内观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的回应。

甚至我们在呼唤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别人体内的这个众生的回应。就像广东我有一个学生,他在公共汽车上,闲下来,说自己炼一下吧。返观内视,在那儿把人中一点,把承泣一点,念了21遍,呼唤这些尸狗、伏矢、雀阴这些名字。他一呼唤,那些坐车的人体内的也一个个地伸着小脑袋问:你叫我们干啥啊?他看到别人都过来,这时他吓了一跳,我自己呼唤我自己的,怎么他们也跑出来了。难道我有这个本事吗?那的确每个人名的是相同的,非恒名的名字是相同的。他在网络上问我,我说:“你要是在公共场合呼唤时,就要加上一个:我自己呼唤自己的非恒名。你就别按照口诀直接呼,前边要加一个框,那么就会只是自己体内的非恒名的生命在答应,并且在接受这个能量。我说,你要是慈悲一点,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你多诵几遍把它回向给别人的,也是善莫大焉啊。

“常有欲,以观其所。”通行本把它改成了“徼”,这个“徼”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到边远的地方去逛街去了,到边界上去巡逻去了,那就把整个老子道篇第一章告诉我们的修真方法就丢在了一边。当然,这一点,老子的道篇第一章,她含有丰富的哲学意义。

古人,凡是圣人——通天彻地的圣人,他们的智慧我们没有办法跟他媲美。他就用这个“可”字用得绝妙,他把哲学、文史和先人的天人合一的修证方法信手拈来地整合在一起,藏在里面,我们如果不进入“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状态,就无法破解它,那就只能在哲学上理解它,在哲学上他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你是从哲学人文,还是科学里面去解读他,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一部修真的哲学和文化。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把握住了,我们就能够破译老子,所以老子紧接着说:“玄之有玄,众眇之门。”这两个抓住了,就是进入道德的众眇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这个金钥匙我们掌握住了,什么金钥匙——就是诵读非恒道的经典,呼唤自己的非恒名,就是很好地修证道德,养生我们性命的方法。

希望这一个方法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健康和道德的心灵、智慧的头脑以及健康的人生,给自己、给家庭,给社会带来快乐与安详。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

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慧天

备注: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由齐国官方创办的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兼政治咨询中心,具有典型的学术服务政治的特性和目的,是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学说纷杂、多元化思想的发起地和策源地,它所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用性和服务政治统治的特色。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出现,集中体现了上古一元道德文化主干在学术领域的遗失。

稷下学宫,设置在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故得名“稷下学宫”。稷下学宫遗址,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齐都镇刘家庄东北。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桓公(公元前374~前357年在位)时期,一说是在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时期。

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达到其鼎盛阶段。

齐闵王(公元前300~前285年在位)后期,因战乱稷下学宫衰落下去。

齐襄王(公元前283~前265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得到中兴。

齐王建(公元前264~前221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逐步消亡。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wenhua/20061015/264.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