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熊春锦先生讲德经第一章(三)

时间:2004-12-15 15:0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第三十八章 论德 讲解三 (根据熊春锦先生 2004-01-14讲座录音整理) 礼德积厚光明圆 前 面我们讨论了四个自然段。对于“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这一段要深入展开讨论,主要是围绕德的上礼、中礼、下礼,联系本身的实践,结合阳性的真五行、真五德来进

第三十八章 论德

讲解三

(根据熊春锦先生 2004-01-14讲座录音整理)

 

礼德积厚光明圆

    前面我们讨论了四个自然段。对于“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这一段要深入展开讨论,主要是围绕德的上礼、中礼、下礼,联系本身的实践,结合阳性的真五行、真五德来进行讨论。特别是对自己性体的秉持规范,对元 申本身存在的阴阳性,对心中唐三藏的阴申秉规持范性进行讨论。在理论上是否将上德中的礼德特性抓住明理持法?是否透现出光明圆通?围绕“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来展开讨论。要掌握三把钥匙:一把是道的钥匙,一把是德的钥匙,一把是仁的钥匙。德中的义、礼、信、智都是基础,其中礼德比真土、真金、真水来说又要重要一些。因为在真五行中,只有仁德和礼德这两德具有玄源五元中的个体性,一个属于元性,一个属于元 申;而土、金、水都是一种质源。

    如何把握住元气、元情、元精的体源性,而用好质源性的提升,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法论,也是明理识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只是单纯地陷在元精、元性、元情中而不能提升,缺乏玄源的整体能动性,那只是单纯地重视物质的积累。如果能把元性、元 申中的仁德、礼德同时抓住了,再提升五元,清除秉性中的不足,那么这个过程就迅速得多。

    要把握这个纲领来研究、复习《论德》章 ,并且展开与对应自己的内环境,去求得、修得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全面了解先天五元对内环境心身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自己内天地里很好地展开。今天我们先把文字上的内容弄清楚,将五德与五元的结合性很好地提升一下,以后再逐步深入地展开讨论。

    “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这里谈的是礼德问题。这一段又与“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以及“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紧密相连。要把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联系起来看,才能看出其中的味道 ,而掌握老子在这个章节所强调的核心。强调的核心是什呢?就是一个心,就是要把上礼直接转换成为真心。对“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乃之 ”这两句如何理解呢?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心修得非常好的人,处在一个已经失道、失德、失仁、失义的环境中,很难得到大众响应的 ,他如果想表达自己的德心想法,就需要对民众进行振臂高呼,要进行教化,要通过道德的讲演进行教育。

    第五段最后谈到了“ 失义而后礼 ”。因为前面这几个关键“道、德、仁、义”是进道的基础。如果“道、德、仁”都丢失了,“义”德也丢失了;连“义”德在社会都无法显现出来的时候,修心复“礼”德就上升到极为重要的位置。所以老子在这里用了四段文字的内容,包括后面的“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都是在强调修心的重要性。因为上乘礼德所表现的都在我们的心中。

    第六段“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这里没有用“上礼”,而只用了一般的礼字。这个一般之“礼”如果不规范到“ 上礼 ”的状态,那么“ 真信 ”也就必然非常淡漠,也是内环境引起祸乱的开端。对社会而言,如果人们都不讲究修德,不注意修自己的心性,那肯定就是祸乱之端,是内乱之首,也是社会动荡的因素。所以老子在这一段特别强调了“ 上礼 ”,如果我们只是讲究一般礼义,只讲一般规矩去制约于心,而不是用带有元性特质的“ 上礼 ”来讨论和实践修心。如果不把修心放在第一位而空泛地谈礼德,最后必然导致“ 忠信之薄 ”,从而衍生出“ 乱之首也 ”。

    “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这个“ 前识者 ”,实际上也是谈的“ 夫礼者 ”,指的是只注意表面上的修心,口头上的修心,一般性的规范心性,而没有进入“ 上礼 ”状态,这就是“ 道之华 ”。“华”就是表面,是浮光掠影。只抓住后天系统的转变,单纯地在智识上教化,就是“ 愚之始 ”;是不识大道、不识心君、不识根本的愚蠢作为。“ 大丈夫处其厚 ”,指的就是修心,修上礼,而不是“ 居其薄 ”。“ 薄 ”是道之华,是表面的东西,要求“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浓缩起来看,从开始用两段内容讨论上德、下德,强调这个德性之外,紧接着就用上仁、上义这一段内容将它们囊括其中;又用了四、五段文字内容来强调这个礼,而且将礼分为“ 上礼 ”和一般礼来讨论,从而教导我们如何重视修心。这才是《论德》章的根本所在。

五德厚淳真我立

    心为身君,心中君要有礼德。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普通的礼德来解释这四段的文字内涵,而要上升到元性去领悟,在五元系统中去实践它的实质,整体地把握住体元、质元系统的升化。这样理解这一段就抓住了纲。

    为什么很多同学在理解这几段的时候,觉得有点儿迷糊了,不太好理解呢?这是由于老子通于大道,而孔子精于常道。孔子精于常道,所以他对“ 夫礼者 ”花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来阐释它,而成为二千五百年以后历代尊崇的一种儒家文化,所以才使我们后来者的大脑中,对老子所阐释的礼德概念和孔子所阐释的礼制概念有点混淆。在我们大脑皮层中所建立的礼性概念,大多是孔夫子所阐释的礼德、礼仪的内容,这些礼德的内容多是做人的常规,也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其中也具有德性的能量。但是真正要跨越孔子所论的常规礼德层次,而达到老子所言的“上礼”状态,从常道迈向大道,首先在观念上要跨越历史的障碍、认识上的壕沟,真正去用大道、大德、上德、上仁、上义、上礼来理解老子在这一段中对修心的阐述。

    我们自己内环境将心修开了,修到了真心,那么你的礼德对外界就能很快起到相应的作用。很多人都在感慨:一颗好心在浊流之中,在私欲、私心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很难得到响应。我看到一则消息报道:一个汽车司机,在路上遇到了被汽车撞伤的伤者,而不敢下车去救助,为什么?因为在浙江就曾经有先例:一位司机在路上看到前面的车把一位妇女撞伤,扬长而去。他用一颗善心主动将这个妇女送到医院抢救,但是患者的亲属和朋友却反而将他的车砸得粉碎,将他打成重伤。这是不是“ 莫之应 ”?是不是需要对每个人进行心灵的教化,要对人们振臂疾呼呢?!所以要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做起,从社会上的点滴做起,使世人都懂得修心的重要性。如果每个人都重视了修心,都能用“ 上礼 ”来规范自己的心性,那么这个礼也就不会丢失了。

    当我们还强调这个礼德的时候,那内心里肯定充满了自私自利,充满了欲望,充满了自我败伤道德的阴性能量。因此才强调要抓住修心,用“ 上礼 ”之德恢复元性的阳性能量。所以在阅读这一段内容时,要细细地逐字研究。同时也要整体把握这一段对我们修道德的重要指导意义,跨越历史,跨越文字的障碍。

    我们要联系历史,联系社会,联系我们自己的心,来解读这一段。而不要被文言文字所障碍。上面我们提到“扔”字,这个“扔”和“乃”在文言文中是通用的,其意是振臂疾呼,进行教化,进行宣传。因为人类失道离德确实己经到了一个危险的状态,连上礼行于世、行之于人们的内环境,都已难以回应,所以需要更加强化、强调和宣传。要在心里建立起一种正觉、正念。 申居于心、居于脑,这两大内环境都要同步地与德、仁、义相协调,主宰好内环境的整体性逆返。

    正觉正念的建立过程,就是“ 攘臂而 乃之 ”。我们建立起“道医天地”这个课堂,也是一个进行“攘臂”的过程。如果大家心都相应了,而不是处在“ 莫之应 ”状态,那么学习也就是道和德自然回归的过程,回归到以道德力量改造身心的过程。如果大家都学好了,把握住了修心,那么道德的复归过程就容易完成。在内环境里道德的影响力就能逐日上升,内部道德的力量强化了,你的道德影响力在家庭、在单位、在社会都会产生良好效应,作用力也就随之升华。所以在讨论这一段时,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历史,联系社会,联系家庭,联系自己的心,联系自己的内环境进行学习和实践。

振臂疾呼道德归

    强调几点。第一点,对论德章,特别是“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可以结合其它章节加深理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离。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是人们对大道的几种不同态度。现在很多人对道德恨之、骂之,发展到这样一种严重状态,这可以说是对“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的最好解释。我们修《道德经》的实践者,以上礼的状态而应世,生活在家庭中、社会中,应当担任起“ 攘臂而扔之 ”的责任和义务,去振臂而高呼!去弘扬道德真义!因为我们明白什么是德?什么是自然规律?使人们懂得无情的规律,无情的法则;是道德养育了天下万物的生命,乃至每一个人的内环境。当人们学习道德,并得到道德的任何一个元素的时候,一定会引起心身健康的变化。修持上德是保持内环境中心身健康不可须臾离开的先决条件,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要从自己心身内环境做起,弘扬《道德经》所提倡的修德,而证得自己的大道。

    第二点:当我们掌握理解好这段经文的基本内涵之后,可以诵读。运用经文中所含有的上德信息、上仁信息、上义信息、上礼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内环境,使自己心身中所缺失的五元元素,重新进入复归的状态,通过真心地诵读,复归于上德状态。严格来说,我们身内道德的丢失,他还在空间中存在着,处在 物质不灭的大前提下。这是我们自己的道德损耗造成的,因而才使这些德性能量离体而弥散在空间。只要我们重新整理内环境,主动去完成内阴的清理过程,使内环境恢复到与所丢失的能量相应相亲,那么这些道能、德能、所有上德的能量,都会整体的复归。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上仁、上义德能的修复还需要一个过程,金、木、水、火、土这五元素是上德的五个子系统。但是只要按照目标一步一步去做,必能实现内环境中的道德回归。大家要把握好这种机缘,尽快将内五行中的阴性部分加以清理,而将真五行、阳五行的质性,真实不虚地修证出来。要在自己心身内给出空间,给出位置;呼唤它的位置,呼唤它的回归,对它“ 攘臂而扔之 ”。将这些散在外空间的能量召集在体内,建立我们的内天下、道德的天下,从内环境做起,从现在做起,去实现人生最愉快的目标——道德的回归。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wenhua/20041215/140.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