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经典诵读的正确引导 熊春锦 提问:对于1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慧性内观诵读课程一对一进行,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每诵读一遍都会有很好的收获。但是,每次大课时带他们内观诵读,很难有孩子很投入去做,孩子越多越不容易进入状态。自己分析,这种情况一方面和自己本身的修身程度有关系,缺少能量的波及;另一方面,慧性心灵的沟通是不是需要建立一对一的课程? 解答: 这一现象,既与教育者个体自身场能强弱状态相关,也与现代家庭的独立化,自闭化趋向相关。 群体善正活动的弱化,个体独立性的强化,降低着共鸣和同化性。 少年儿童生理期中的独立成熟期,在这种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中,关怀缺如,平等交流稀薄,知心朋友难求,加重了自闭性,增加了这种一对一教育状态的需求性。 现代的少年在缺乏平等和关怀的教育环境中,对一个人敞开思想都难;在集体环境中,敞开思想去接受和感应也就更难。 基于以上家庭教育离道失德而缺乏平等真爱,只存在私有、驱策、利用等原因,孩子们不能在早期就培养起正确信仰的厚土,不具备承载一切良好事物的功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信土缺乏,又意识糊涂,缺乏鉴别、判断和决断选择能力。而意识的不稳定和不同步,以及缺乏自主决断性,必定会造成在集体诵读过程中孩子们明显的“不应期”症状。因为他们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应期现象,也就会使经典诵读推广过程中8—16岁少年集体诵读的效果难以迅速和明显地表现出来。 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经典诵读,要想取得明显的真实效果,就要分析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基数、信念指数、家庭和社会背景参数,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一对一的辅导,无疑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在此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的相互辅助,提升集体环境的活力,引导孩子们建立正信、正念,调整意识系统的善正抉择能力,都是极其关键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