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盜桍(53)
毋道身殃,是謂襲常①。 使我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②。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③。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④;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⑤;是謂盜桍⑥。 盜桍,非道也!
①本段通行本在上一章。 道:乙本及通行本作“遺”。 殃:帛書作“央”,通“殃”。漢《故民吳仲山碑》:“年壽未究,而遭禍央(殃)”。 謂:通行本作“爲”。 襲:《說文》:“左衽袍也”。古時外族人衣名左衽,中原人衣名右衽。左衽,爲蔑稱,貶謫。 常:《說文》:“下帬也”。帬,即裙,後引申爲經常、有規律。 襲常:沿襲常人之道,常人往往習以爲常。 句義:離道失德者的生命必然存在著禍患,就是沿著後天常道中錯誤的方向走向迷失和死亡。 ②:《玉篇》:“束縛也”。音結。乙本作“介”,通行本作“介然”。介,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著鎧甲形。本義鎧甲,介胄。《說文》:“介,畫也”。畫(劃)界之義。引申義爲介紹、介於、介入等。、介此處均爲斂藏之義。 知:通“智”。 施:施布、傳布、施予、實行等義。 句義:這使我覺悟和警惕而斂藏後天有爲智識,全力實踐大道。弘道雖然令人敬服卻也艱難。 ③通行本作“而民好徑”。 好解:指用有限的後天智識進行曲解。 句義:大道自然平易、簡而易行,但是人們卻自以爲是地曲解它,致使大道難以暢行,修德難以正確。 ④朝: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陽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隱沒形。早晨省親,向父母、公婆請安。《說文註箋》:“晨見曰朝。”《禮記·內則》:“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視父母)。 除:去除。 朝甚除:即朝視之禮被廢除。 蕪:荒蕪,沒有耕種。 倉:糧倉。 句義:有的人將修真明德歸道的實踐方法,錯誤地與生活、家庭、社會對立,離家出走而喪失仁孝地亂尋錯覓;放棄工作和事業而盲修;丟失生活經濟來源而瞎求。這是一類曲解的現象。 ⑤采:同“彩”,指衣服華麗。 厭:甲本作“猒”,古同。厭食,指貪圖厚味敗壞了胃口,不思茶食而專好獵食珍奇怪異之物。 齎:攜帶、持之義。《荀子·大略》:“齎盗粮”。亦可通“資”。通行本作“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句義:另一類曲解現象是滿口道德的華麗詞藻,貪戀舒適的生活環境,追求名望而招搖過市,吃喝玩樂並且希圖藉信仰道德的虛名而發財致富。這是常見的、失卻中道的兩種極端性曲解。 ⑥謂:同註①。 桍:修真學選用表意字,通行版本作“誇”,甲本缺,乙本亦只有“木”旁,補作“桍”,據《正字通》:“木名,又空也”。 句義:這兩大類對修真明德歸道的曲解,在身外心外覓道的行徑,都是假道頑空,都是欺世盜名,嚴重影響大道行世,道德復興。 〖註音〗 遺:yí 宜; :jiē 音接; 夷:yí 音移; 蕪:wú 音无: 齎:jī音机; 桍:kū 音枯。
【繁簡對照】 蕪(芜),倉(仓),帶(带),劍(剑),厭(厌),齎(赍),財(财),餘(余),謂(谓),盜(盗);處(处),徑(径),幾(几),體(体),攜(携),戰(战),齊(齐),飲(饮),書(书),誇(夸),補(补),韓(韩)。
|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jingdian/daoxuejingdian/dedaojing/2004/1122/108.html请转载时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