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道德心理学(道医心理学)的时代意义 医道相通,道医本无区别,皆在治病、救人、医心,以求身心性命的不断提升和最终解脱。 将道医理法分解细化,完成与现代社会养生学科分支的对接和交融,尤其在心理学与精神文化以及养生领域,不管是中华传统根文化理念,还是道德修身理法,以及道医学养生体系,不管是文化、教育,还是医学、养生领域。所有的理念方法,都可以在这些领域完成完美入世而百无禁忌,需要能很好地突破形式和行业的局限,完成理论架构的衔接。 防患于未然,谋之于未动之先。2500年前诞生的医典《黄帝内经》,其灵魂就是道德预防学。道德预防,成本最小而功效卓著。日常道德预防,永远优越于久患成疾后的心灵救治。远水解不了近渴,画饼无法真正充饥。个体主动实践道德修养,永远优越于被动依赖外力的救治。 要追求真正的身心健康,必须建树对“道德”的正确认知与遵从。尤其是心理健康,更是丝毫离不开道德修身的深度修养。心理学对生命的指导意义,如果离开了这一根本的自然法则而外求探索,都将是舍本求末,必然会步入科学的终结。抓住心灵的道德修养,就抓住了身心健康的灵魂,就抓住了心理学施治的根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理学领域既往的个体性一一对治和局部辅导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日趋增大的社会需求。当前,为解决心理施治领域中僧多粥少难为炊的尴尬无奈局面,心理救治的根本任务,需要高度重视全民道德修身和道德实践的心灵工程建设,以自我防治为主体和外力救治为辅助,引领心理学研究领域实现健康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个体的失德,群体的恶行,人类整体道德水准的全面下滑,使得心理救治的历史使命势必要与时俱进。只有在理法上追溯本源,上升到以道德修养为本、认识生命真相的高度,才能很好地匡正西方心理学说的不足和缺陷,充分发挥出中华民族独有的医学理法底蕴和优势,更好地造福于民,为打造和谐健康的幸福社会而竭诚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的变异,与整个社会离道失德的程度同步同频。人类道德的丧失,已遍及社会各个领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心智的日趋复杂和道德修养的迅速沙漠化,同时促成了医学和疾病繁复的恶性对抗,现代医学危机时代业已到来。道德心灵建设,在医学界的回归和重构,尤其是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建构,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道德修养对心灵救治的重要性和主导性,必将提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健康体魄与精神的时代需求,必然使性命修身学说走到社会前台。 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需要回归到传统医典的源头——《黄帝内经》所倡导的生命实相的理论高度,从中汲取道德营养,才能驾熟就轻地应对当前社会心灵疾病的滋生高峰。 西方心理学,不仅依托于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以及西医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中医和民族精神意识形态,进行了无比强势的全面渗透和潜移默化的改造,更是扮演了加速中国全面西化、消灭中华传统文化的软势力先驱。对此,国人几乎处于颠狂地全盘受纳状态。 不立足该领域理法体系归根和正本的建树,则难以全面快速而提纲挈领地肃清西化对传统文化、传统中医的严重流弊。 所以,立足中华道德根文化理论体系和道医学修身养生实践体系,建树全新的道德心理学(道医心理学术),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战略性目标和艰巨任务。要以此为机,使传统道医和中医重新担负起引领心理研究领域未来航向和走向的责任和义务,为中医的全面复兴和根文化的弘扬以及黄老修身教育的全面普及打好奠基的首场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