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德慧智教育 |  在线书院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第二部分 黄老思想的历史之谜(1)

时间:2018-05-24 09:31来源:未知 作者:海底金 点击:
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第二部分(1) 三正讲堂讲座 熊春锦 2016 12 31 二、黄老思想的历史之谜 西汉时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哲(晢、悊)学思想史上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1973年,帛书《老子》《黄帝四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成为一件轰动世界华人的
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第二部分(1)
三正讲堂讲座
熊春锦
2016 12 31
二、黄老思想的历史之谜
        西汉时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哲(晢、悊)学思想史上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1973年,帛书《老子》《黄帝四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成为一件轰动世界华人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说是翻开了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和历史文化研究史上的灿烂辉煌的一页。这一页的翻开,使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主干、经脉、主体和脉络完全都展现在整个民族和世界人民面前。
        出土的《黄帝四经》,先后经过今人唐兰先生等学者的考证,确认了《黄帝四经》不是伪书,是几千年来出土的轩辕黄帝的第一本书。这是一部修身治国的宝贵经典,为海内外黄帝子孙重新认识黄帝、了解黄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轩辕黄帝不再是传说当中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是中华道德文化中道学的缔造者和开创者。
        黄帝文化,虽然在汉朝出现了断裂现象,突然失传了,但是黄帝文化的流传却还是存在的,《黄帝四经》重现,我们就可以看到历史的画卷轴式地展开时。那么,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就是在黄帝学说基础上诞生的支流分脉。当《黄帝四经》出土以后,我们不难发现诸子百家各种学说纷纭,其实都源自于黄帝文化,源自于黄帝所创立的道学文化。黄学的法道文化,天人合一的修身治世学术思想,就是国学之源,是道学之根、百家之祖。
        ㈠黄帝文化的流传
        春秋之后,整个周朝开始衰微,当时周室的饱学之士流散分布在各个小国,这些研究应用黄学古籍经典的学者,各以其国君主的喜好,阐发弘扬自黄帝以下古代典籍的内容,从而形成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时期和状态。《黄帝四经》是一部修身求真治己治国的巨著,它的思想被战国时期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各取所需”式地广泛摘取,发挥使用。
        道家:老子《德道经》承传黄帝之大道学说,法道思想而演绎唯德辩证法,阐发圣人之治而论修身治天下。
        儒家:《四书》之首的《大学》,就有取自《黄帝四经·经法·六分》的“明德”一词;也可能《大学》本身就是黄学的产物,而并不是儒学作品。《五经》更把文王根据“后天八卦”所推演的《周易》列入五经之首。
        法家:取黄学道法的法理而产生常法、世法。
        墨家:取用黄学“兼爱”思想,而形成中国古代原始的社会主义思想。
        ㈡黄帝修身治国道学的历史际遇
        轩辕黄帝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道德文化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和方法的先河。轩辕黄帝通过“修之身”,达到天人合一、内成外就而具备内圣外王的精神格局与气质,而“修之身,其德乃真”,那是能够通过我们每个道德修身实践者去验证的。
        黄帝当年走遍了千山万水去求真,退而在自己身国当中进行深刻的内证;并且,把这种内证的道理外延用于治世,从而获得黄帝之治的升平,创造了历史上五帝时代的辉煌,影响了后世数千年之久。他的这些经验一直延续到了西周时期,然而由于史料文献的缺失,这些辉煌的成就只是散见于史料的只言片语之中。
        在春秋和战国时期,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战火连绵不绝,有识之士痛定思痛,从历史中寻觅治世的历史经验,希图开创出新的出路。最为丰富的轩辕黄帝的思想和著作——被轩辕黄帝文化时代之后历代皇帝所尊崇的这些著述,依然有一些保存着。这些学者就从轩辕黄帝的思想和著述当中去挖掘整理,也就自然地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主动搜寻、辑录、学习并且研究的重要内容。
        ㈢《黄帝四经》消失的历史之谜
        历史学者们普遍认为,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黄帝四经》,原因是他生在汉武帝时代。景帝是文帝之子、武帝之父,在位16年,天汉年间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腐刑下狱,其父司马谈正在朝中出任太史令,父子二人同朝为官。那时,司马迁才三十多岁,而《黄帝四经》已入土27年了。所以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并没有看到过《黄帝四经》,只是按当时的传说写下了《五帝本纪》,排在《史记》开宗明义第一篇。
        这些学者的说法,其实都难以自圆其说。我们的史学家未能注意,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却是仍然健在的,窦太后是黄老学说坚定的推崇者,时历文、景、武三帝时期,窦太后去世以后,汉武帝才开始革除黄老学说而大兴异变型的汉儒学说。其实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司马迁不可能没有见到过《黄帝四经》。司马迁为什么不敢将《黄帝四经》的内容写在《史记》上面?其一,因为他受过腐刑,并且蹲过监狱,对汉武帝的皇权命令不得不遵从;其二,司马迁当时才三十多岁,但是在京城,司马迁小时候不可能没有读过《黄帝四经》。其实古人学习经典都是背诵,即使他幼时没有背诵过《黄帝四经》,也没念过《黄帝四经》,那么他也绝对听说过《黄帝四经》,因为他与他的父亲司马谈同朝为史官。在这么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内,他竟然一字不提同代人都见过的      《黄帝四经》,而且最起码他的父亲也一定研究、诵读过《黄帝四经》。
        所以,这个原因并不在司马迁本身,而是在于皇帝的命令,使他不得不收笔而不写,本着史官的良心他走了一条曲线留史,转了一个弯,将《五帝本纪》一笔带过地记载下来,并且将它突出地摆在了《史记》的第一篇。后世的读者,当你读到《五帝本纪》的时候,你应该心知肚明,自己去主动寻找《黄帝四经》的内容。
        对以上一些学者这些说法背后的原因,的确要进行分析。从《黄帝四经》本身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黄帝的学说和思想,其重点在于修身治国、道治天下,对为王者自己的修身明德求真证道要求甚高,一般的人甚难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作为一个坐享其成的帝王——继承他自己父辈成果的帝王,养尊处优,没有经过真实的系统性教育,那么就很难去真实地执行修身证道的实践。《黄帝四经》对执政者本身的修身要求过高,这才是被独裁者汉武帝封杀的根本原因。
        ㈣刘邦是汉代黄老学说治世的奠基人
        黄老学说、黄老思想在汉代,为什么能够在初期畅行?这与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本身有关,因为他是黄老学说的崇拜者、执行者和信仰者,是汉代黄老学说治世的奠基人。这一点,由于我们现在的史学家受汉儒的影响以及汉代儒学家和后世儒学家们遮掩历史的影响,而认为刘邦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市井小人,而掩盖了刘邦在当年斩白蛇起义以后,就遵从了“赤帝代白帝”这样一个学说的史实。
        因为当时他斩了白蛇以后,曾经发生一个神话:有一位老妪说自己的孩子是白帝的儿子,化为白蛇拦在路上,今天被赤帝子所斩,白帝绝后而赤帝必起,所以坐在这里哭。后来有人就告诉了刘邦,刘邦心里面非常高兴,并且出现了一种自负怀抱,有一种更高远的胸襟气度了,知道自己符合了“五行化运”,那也就是说火克金这样一个“五德转运”的规律、“五德相胜”的规律。
        这说明黄帝文化在当时、在民间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刘邦虽然没有很高的学问,但是已经懂得和知晓黄帝学说当中的“五德终始”、“五德相胜”和“五色帝”替换的说法。其中,刘邦起义以后,在攻占沛县被立为沛公的时候,就“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那就是说他曾经公开地祭祀黄帝,对黄帝进行祭拜,并且是在黄帝祠里面展开祭人文之祖而参拜先帝,以求五行五德相替而夺取天下。
        这就说明,当时社会当中对黄帝的崇拜、对黄帝的信仰在民间是普遍的,说明黄帝文化在民间已经长期广泛地存在,仍然处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地位。他将自己的旗鼓都染成红色,也就是顺应“五德相胜”、“五德终始”规律,用“五色帝”的更替,即用他的赤帝更替白帝的国策,运用了黄帝思想的“五德终始”学说。
其中,《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丞相的情况:“少时家贫,好读书,本好黄帝、老子之术。”应当指出,陈平这里所学的,应当是包括《黄帝四经》在内更为系统全面的黄帝学说。先秦时期类似“五德终始”、“五德相胜”和“五色帝”等一般意义的黄学,并非黄学的全貌。
        在西汉初期的朝廷中,最早应用黄学思想修身治国的关键人物,应当是刘邦和陈平。刘邦既是黄帝学说的崇拜者和倡导者,也是汉代黄老学说治国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刘邦以黄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是西汉政权初始治国的国策。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了解,否则这个黄老学说创造“文景之治”的辉煌,我们就难以寻到是如何进入帝王之家的。学术界和史学界受儒学的影响,普遍认为刘邦不学无术,而且对儒家进行贬损和溺冠性的嘲讽,故而对他的评价有失公允。
        全面参研史实以后,我们不难看出,刘邦的思想和信仰就是黄帝思想。他一直在用轩辕黄帝的思想学说贬斥儒学,因为儒学思想对治乱平天下、统一中国的确是没有作用的。实践证明,只有黄帝的道治身国、道治天下的道治思想和方法论,才具有医治乱世、平定天下的功效。黄帝学说中的“五色帝”和“五德终始”等等学说,的确帮助了刘邦这个乱世枭雄,平定天下夺取政权,并且成功地巩固了他“家天下”的政权。
        汉代的黄老之治,始于刘邦信仰并且实行、实践、贯彻黄帝的学说,继于曹参从学于盖公的黄老学说系统,使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在汉代就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和应用,从而创造出以道德治世生奇迹的文景之治的辉煌。
        刘邦的继承者们——文帝、景帝以及窦太后都尊奉黄老之学。特别是窦太后,从文帝即位以后就成了皇后,景帝时候就称之为太后,武帝的时候她又是太皇太后,她一个人就贯穿了三帝时代。而且,窦太后又非常着迷崇信黄老学说,在汉武帝建元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135年她才死去,处于中央政权中心的时间长达40多年。她尊崇黄老之学,对黄老之学的继承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她在世的时候,还对那些诽谤黄老之学的其它学派学者,采取了一些比较高压的方法和政策。
        她的思想对汉武帝既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产生着负面的影响。例如,她曾经下令斩杀了汉武帝身边跟他关系较好的两名汉儒之士,因为这两名汉儒之士仰仗着少年汉武帝的信宠,而在窦太后面前对黄老之学不恭,结果就受到野兽的吞食以及刑罚的惩处。这个负面影响,也是著名的道学黄学在汉武帝时代嘎然而止、《黄帝四经》突然消失的重要原因。(责任编辑:海底金)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jichu/20170525/942.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