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水气的故事》 熊春锦 明代冯梦龙主编的《警世通言》,就记载了《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发人深省。苏东坡早年非常自命清高,而且读书破万卷,记忆力也特别好,人称“才高八斗”,是有名的大文豪。江南梅雨天,人们都在太阳下晒发霉的书,而才高八斗的苏东坡却搬了张藤椅,躺在太阳下晒肚皮,大家问他晒肚皮干什么,他说:你们晒书,是怕书发霉了,而我的知识全部装在肚子里面,所以我只要晒肚皮。苏东坡曾经在与王安石的交往中,连续犯下两次经验主义的错误,这是值得后人引以为戒的。要知道,后天智识再聪明也会有疏漏和失误,后天智识的聪明总是具有局限性的。以智识做人者,时时都得谦虚谨慎,处下不争。聪明博学如苏东坡者,治学中也犯过两次典型错误。 有一天,苏轼去拜会王安石,恰好王安石不在,苏轼在他的书桌上看到了王安石一首还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菊花开在秋天,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的。他想:这老丞相怎么犯糊涂,菊花瓣怎么能吹落呢?于是,他提笔就在后边续了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 王安石回来后看到苏东坡接续的后两句诗,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他暗地里在皇上耳边说了几句,直接把苏东坡贬到黄州当了个团练副使。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副部长,苏东坡一个文人当了县武装部副部长,他以为王安石妒恨他的才气,记恨自己更改了他的题诗,所以才这样惩罚自己。但是,当年等秋天来临,待到菊花遍开的时候,有一天,苏东坡到后花园观赏菊花,结果一阵秋风吹过,菊花瓣飘落一地。苏轼见状大吃一惊,原来天底下真有落瓣的菊花,他方弄明白自己被贬黄州的根本原因。 不仅如此,当初王安石送别苏东坡的时候,还曾殷殷地携着东坡之手嘱咐说:“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了以后,说我是痰火之症。虽然服用中药有效,但是一直难以除根。一定要用阳羡茶,方可根治。现在我已有皇上赐的阳羡茶叶,太医院医官却说要用长江瞿塘中峡的水烧开来泡服才有效果。瞿塘峡在蜀地四川,离您任职的地方比较近。如果方便的话,您将瞿塘中峡水,随便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晚年的健康就完全拜托您了。”苏东坡一听丞相这一番嘱告,当时就答应了此事。可是临到中峡取水时,他却偏偏在船上睡着了,因为“轻舟已过万重山”,结果未能及时取到中峡水,等他醒来以后,船已经到了下峡了。他只好在下峡取了一坛水充数,以为能勉强瞒过去。当王安石烧开后一冲泡,马上就指出这水是下峡之水,而不是中峡之水。王安石的一番讲解,让苏东坡张口结舌、无地自容。 “因为瞿塘峡的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一文中。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却又太缓。只有中峡之水是缓急相半。太医院医官乃是一位明医,他不是一个虚有名气的医生,是个明白医生,知道老夫的病是中脘之疾的变症,所以要用中峡水引经为药,导入中脘。用您带来的这个水烹煮阳羡茶,因为上峡水味是浓的,下峡水味是淡的,中峡水一定是处在浓淡之间的,可是今见茶色泡了半晌,方才现出茶味来,所以知道您肯定取的是下峡之水。” 这则故事,同样是中医“上善治水”的一种妙用水气的例子。同样是水,因为流经的地域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气理。古人的慧观,真可谓细致入微,发人深省。 这种本质的发现,是人们后天智能所不能达至的领域,然而却又具备着决定性的功用。抛弃了对万物内在气质的研究和把握,也就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干出无数的蠢事而不觉,就会犯与苏东坡相同的错误。然而,与苏东坡相同的错误,在当今社会当中,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比比皆是。
(责任编辑: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