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常规礼仪形式内涵简析
熊春锦
复兴的改良儒学现像中,在鞠躬礼上表现虽然轰隆显赫,人们由于根文化的断代,却并不知是这种礼仪是东洋泊来品,日本天皇知道了都要偷着乐。 鞠躬,在中国本来并不是一种礼节,而是行为规范。中国文化东渡日本以后,日本去掉了唐朝与明朝传过去的诸多礼仪,单取鞠躬行为规范,升格为礼仪,以示与中国的拱手礼有别。日本在维新变法成功以后,并没有废除日本的国民礼仪鞠躬礼,而代之以西方的握手拥抱。 但是,中国却是个容易滋生败家子的地方,由于大量东渡留学者的返流,加上抗战八年的长期文化侵略深刻影响,日本民族式的鞠躬礼终于占领中国,虽然国土侵占日本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的文化侵略却非常成功,终究以日式鞠躬礼和西式握手礼,全面取代中国人的常规唔面礼“拱手礼”以及正式礼“跪拜礼”。 好笑的是,中国古代的恭谨为行为鞠躬状态,出口以后升格为礼仪,再出口转内销,居然取代了中国流传三千年的拱手礼,混血儿式的礼仪取代了祖宗正宗的礼仪。大家都知道的三鞠躬,就是民国元年颁布的礼制,三度(次)弯身致敬,为最敬之礼节。 君不见社会上某些学者还在广泛推行日式鞠躬礼却不知复兴中国传统拱手礼?这是对历史的淡忘?还是自身古文化底蕴不厚实?是考证不足?抑或是日本文化在灵魂中已经深植?这个现象以及形成这种怪相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黄老文化修学实践者,要把握住根文化的神髓,不应当随大流而跟风,学礼仪同样要依照生命的真相去学习和把握。常礼用拱手,大礼用跪拜。社会上的鞠躬礼现象,我们不要断章取义进行理解,不要去批评、讥讽或攻击社会上的鞠躬礼盛行现象,做好我们自己的拱手抱拳礼才是根本!扶正才是出路,讲明道理才是本事。 中国古代在秦汉以前诞生的礼仪规范动作,大多数是在慧识惁学指导下产生,以观察人体生命动态和静态能量场是否符合“得一”的原则而确定。“抱元守一”,是肢体动与静的普遍要求。
垂手于身体两侧,人体仍然处于左右阴阳独立的分散状态。而左右手阴阳叠合以后,身体能量场则处于较为理想的“合一”场态。以自己的阳侧朝外时,则与显性场达成交流(男性左手在外侧为阳,女性相反);而用自己的阴侧朝外时(男性右手在外,女性相反),则是与隐性场达成交流。 双手掌不论是叠合式(汉代儒士通用),或是结诀式(道学人士通用)、抱拳式(民问通用),它们在社会上的通行称谓都具有概括性,全都名为“拱手礼”。这些适用于动态和静态的礼仪,全都遵循着人体左右的阴阳要“得一”,符合仪礼的法则,是中国古代“用中守一”惁学思想的行为应用。 佛学东传中土以后的合掌礼,虽然是以“中”态相示,但是却仍以左右手指略微的前后错位和指尖高低的差别,区别对待隐性和显性能量场态,只是人们难以察觉,或者还未知晓其中的微妙而已。 再来解释一下鞠躬。“鞠”,是动态,表示处于行进运动中;“躬”,表示弯腰的身形姿态。“鞠躬”,古代是用来形容人们相遇时、参见时,恭敬对方不敢仰视,而弯腰低头止步于道路旁,或是弯腰低着头趋步向前的行为。故中国有“鞠躬尽瘁”的成语,对此人们耳熟能详。 外来文化之所以广有市场,各种沉渣之所以泛起,不能单纯埋怨外部原因,皆因国人自己虚弱,正气衰败,修身明德知一早已经淡忘,仅用意识哲学解读慧识惁学,中间还差着一个智识哲学层级,也就必然看不懂道德根文化,读不懂道德根文化。误将自己民族文化的瑰宝当作糟粕抛弃,也就不足为奇。当正气内存、正礼光明之时,外邪岂能奈我乎!这只是普通的中医道理类比而已。 孔子曾经说:“克己复礼”。人们对中国礼仪中的道理,如果不能将自己体内“己土”的阴意识清除掉(戊为阳土代表阳意识,己为阴土代表阴意识),长期在意识哲学层面浸泡着,那可能就真的无法重新认识道德根文化中慧识惁学中的内涵,而只会以阴意识的低层面性,胡乱解读祖先的文化遗产。 本为服务于内圣外王、修身治世应用的礼德,逐步退化为言语行为规范层面的礼仪,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礼德修养如何逐渐蜕变为礼仪形式,我们即将展开专题宣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