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走进自己的心灵
刘子静 新疆石河子市十中初二学生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我第一天学习“德慧智”,以前接触的也是比较浅显的《弟子规》、《三字经》,而今天诵读的则是《德道经》。 虽然读的内容不多,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理解,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遍诵读,我感受到了老子所提倡的“德”是淳朴、笃实的,而不是浅薄、浮华的。刻意去做好事,其实没有到达“德”的最高境界。所谓“最高境界”,大概是心无杂念,抛弃虚华而采取朴实的。 通过今天下午《德道经》的描红,让我感受到了全神贯注、心静如水的气氛,虽然周围并没有十分安静,但是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试时,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影响不到我们。 这对于我们现在其实是很有用的。每天上课时,60多个人坐在一间教室,环境难免嘈杂,这就需要我们能静下心来,潜入书本,才能不浪费时间,提高效率。诵读经典让我能潜下心来做事,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 通过《跪羊图》的学习,了解许多山区孩子的艰苦生活,我觉得我们很幸福,我们应该感恩的东西很多。社会上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关爱,但是我们却只顾自己的享乐,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所以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我要从关爱父母开始,将自己的爱心播撒在需要关爱的地方。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学习的量比昨天大,要理解和背诵的东西也就更多,但是我还是乐意接受经典的洗礼。 通过诵读《大学》和《德道经·善观》,我感悟到了:人做任何事都以修身为本,而修身的关键就是“德”,用“德”来补充自己的能量,多做善事,心无杂念,用所读的经典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先将自己的思想修练到一个境界,再带动身边的人,为社会做贡献。 通过诵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我感悟到:“夫学须静也”,要想学好,必须要心静,一心一意地做事,心寡欲,才能有所作为,只要内心是宁静的,周围喧闹的环境也不会污染到我们。 通过诵读《朱子治家格言》,我学到了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还有凡事早做准备的好习惯。 通过诵读《格言联璧》,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也领悟到了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已是“德慧智”学习的第三天,我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了些变化。原本比较暴躁、遇事急躁的我,开始变得心平气和、心胸开阔了。以前写作业心不静,弹琴时尤其爱跑神,现在虽然不能完全改过,但是我也常以经典来提醒和反省自己,发现自己进步了不少。 诵读了《德道经·三宝》,我知道了人生有三个美德,是:慈爱、自检、不敢在天下人前面,如果只追求前进,物极必反,最终“必死矣”。 诵读了《德道经·观曒》,我感受到:世间万物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我们之所以能看出真善美,是因为有假恶丑作对比,所以万物相辅相成,共同生存的。真正的圣人,是没有目的地行善,做无为之事。 诵读了《德道经·无私》,我感悟到:天地之所以能长久生存是因为他们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不为自己生存。我们总是凡事先利己,想自己想得太多,而忽视了他人,这就无法与圣人的“无私”相提并论。 诵读了《格言联璧》的存养类、躬行类和敦品类,主要是教会了我隐忍寡欲,越多欲望,活得越累。还要放平心态,少发怒,少生气,这对养生长寿是有好处的。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已经将五天的学习计划基本完成。从整体来说,我悟到古人处世的方式,多是平和,无欲,少言多做,淡泊自己的功名利禄。 这种回归自然,以修身为本的生存方式,其实也是有助于静修养生的,在现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这种有利于身心健康、能让我们无忧无虑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通过诵读《德道经·昆成》,我知道了:“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存在,并且是以自然为法则,所以说人应该遵守“道”的规律,也就是顺应自然。 通过诵读《德道经·辎重》,我感悟到处世应沉稳,清静,不该浮躁,轻薄。若是太轻浮,那么做事就不能静下心来,沉不住气,急于求成,所以会一事无成。 通过诵读《德道经·尽己》和《格言联璧》,“欲胜人者先自胜,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使我读懂了成功的第一步是要自知,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再“自胜”,就是说要战胜自己,改进自己的不足,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样再去做事就更容易成功。 通过对几部经典的学习,我感悟到中国文化助于行善、谦虚、平和、慈爱、真诚,以这几种美德为主,虽已有千年历史,却让那个时代的教诲适合现在的社会。 (责任编辑: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