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新闻资讯>

以艺术感通老子 纪实

时间:2009-07-26 00:32来源:柏林道学中心 作者:柏林道学中心 点击:
以艺术感通老子 纪实 德国艺术家用艺术的双手实现与老子居 英格瑞德格特莉希( Ingrid Gttlicher )女士,毕业于杜塞尔多夫造型专科学院,曾从事时装设计助理,模特助理、服装设计师等职业。 1989 年进修金属造型专业,毕业后,专业从事艺术创作。 十四年前由于对数字

以艺术感通老子 纪实

德国艺术家用艺术的双手实现与老子居

 

英格瑞德•格特莉希(Ingrid Göttlicher )女士,毕业于杜塞尔多夫造型专科学院,曾从事时装设计助理,模特助理、服装设计师等职业。1989年进修金属造型专业,毕业后,专业从事艺术创作。

十四年前由于对数字九的莫名兴趣,英格瑞德认识了《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哲学诗,使她迷上了老子。她找来各种德文的翻译版本,希望通过相互参照,更多地领悟老子智慧的神髓。虽然阅读了为数不少的版本,但她始终觉得停留在两维空间的字面意义之上,难以深入其中,感受文字后面隐藏着的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由此,她逐渐萌生了将老子的八十一章进行三维立体化创作,用艺术的表现方式,加深感悟的创作冲动。

英格瑞德首先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德文翻译版本,也是最早的德文版本——1870年由Victor von Strauß翻译,然后选择具有弹性的0.8毫米粗的铜丝做原料,开始逐个“拼写”这个德文版本的每个字母。


制作时,她要先剪下一段铜丝,然后按照10厘米高,2-4厘米宽的尺寸,用手工弯成字母,制作前要先清点每章的字母个数,制作的过程中和校对时,某一句经文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反复念诵。1996年至1999年,在这一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英格瑞德在汉堡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道篇37章(通行版上半部分)的制作。

上半部分制作完成以后,因为迁徙和生活变动等原因,她没能接着制作下半部分,而是中断了七年。这七年中,她学习了中医的基础知识,并开始了内功锻炼,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67月,英格瑞德在柏林找到了一处理想的住所,重新开始了她的创作。她专门腾出一个大的房间作为工作间。当制作完一章,用字母将这一章的经文拼写出来,铺满整个工作台时,她感到每一段铜丝都具有了灵性和能量,虽然拼写在一起表达的哲学意境已经非常深远,但是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更深不可测。她深切地感到:她和老子早就相识,她的制作过程其实就是在用心和手与老子对话,那种触及灵魂深处的归属感,带给了她强烈的心灵震撼,也洗去了所有的辛苦和疲惫,这是她十年前在制作道篇时未曾经历的。


老子的气息逐渐充满了她的整个工作室,每天进入工作间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说:您好!我来了,我又来和您对话了!每天结束工作时,她会说:晚安,明天见! 她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于2008年秋将德篇44章制作完成。

八十一章经文,英格瑞德共制作了三万四千多个德文字母,全部拼写铺展开来需要300多平方米的场地。受中国画卷轴的启发,她没有将这些字母组成的文字在板性材料上固定起来进行保存,而是在铺展开来反复核对了正确性以后,按照文字的字母顺序逐一叠放在一个小匣子中,将字里行间输布的能量进行浓缩、储藏。她说,老子书写的这副画卷太精美,内涵太丰富,真不忍心漏掉其中的一丝一毫。希望能用一生的时间慢慢展开这副画卷,到生命终点的那一天,自己的灵魂在这副画卷的托扶下得到解脱和升华。


英格瑞德已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地计划着,2010年春带上自己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旅行,向收藏老子《道德经》中文版本的图书馆、大学或者研究者介绍她的作品,看是否对共同研究老子、弘扬老子的智慧有所助益。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应了一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个偶然的机会,英格瑞德经一个中药店老版的介绍,找到了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在孔子学院负责人的热心联系和帮助下,走进了柏林老子道学中心。先生在看了英格瑞德的作品介绍后,专门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和她进行了会谈。


先生向她介绍了老子《德道经》中阐释的两大重要的修身方法:内功锻炼和经典诵读。内功锻炼这一形体锻炼方式,已经被广大的民众所熟悉和接受,但是同时进行经典诵读,却常常被很多有志于真修实炼的人士所忽视。大部分人对经典的运用,多处于解意明理的层面,没有注重运用经典富含和启动的德性能量对心灵进行德化,进而实现“与圣人居,与圣人谋”。 经典诵读之所以被忽视,和诵读心法的丢失有很大的关系,“恭”、“熟”、“忘”、“合”、“灵”就是走入经典诵读殿堂的钥匙。

先生从诵经五字诀的心法原理,解析了英格瑞德用自己的双手在制作《道德经》过程中出现与老子居现象的原因。用铜丝、用艺术的方式,不畏辛苦地亲自“书写”《道德经》,就是她对圣人、对经典恭敬心的最好诠释。制作过程中的反复诵读,以及动手、动眼、动口、动耳、动心的制作,就是在实践“熟”、“忘”、“合”,日复一日的制作实践,则必然会出现“与圣人居”的境界,英格瑞德虽然不知道“诵经心诀”的理法,但是却在冥冥无为的安排中真实地实践着这一心法。

先生的阐释,使她大受启发和教益。她接着请教了中国人学习实践《德道经》的情况。先生说:长期以来,由于国人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根文化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加之独尊列儒,使中国的文化土壤出现了石板化,国人的灵性近百年全都像撒在石板上的种子,缺乏生长成就的土壤,学习和实践起来反而非常艰难。西方还是一种智能与宗教并存的文化土壤,种子既拥有利于灵性成长的土壤,也有利于智能发展的环境,是一种交互式的生长环境。所以,只要把握住自己慧性的培养和提高,注意回避宗教的局限性和后天智识的束缚,按照老子阐释的修身之法,持之以恒地实践,就能突破语言等种种障碍,回归人类共同的道乡,因为老子的智慧不仅仅属于中国,是人类生命智慧共同的财富。

她又请教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和使命,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发挥应有的作用等问题。先生希望她结合理法学习,系统实践老子《德道经》揭示的修身方法,在初步实现“与圣人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与圣人谋”。与于此同时,借助各种相关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用这一独特的艺术方式,引领更多的人认识老子、热爱老子,实践老子的修身方法,架起更多人与老子居、与老子谋的桥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己灵性的完善与升华。


英格瑞德非常感激先生的启发和指导,并立即开始了帛书老子《德道经》的诵读和苍龙炼形的锻炼。

一个德国艺术家历经14年的辛苦探索和执著,实现了“与圣人居”,找到了灵性回归的修身之路。相反,我们国人身在福中, 具有天然的优势,缺乏的却是西方人一旦认准了就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这和国人因为容易得而轻抛轻洒不心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有甚者,骂圣人,否定圣人、圣言,拥有圣文、圣言,却不去恭敬尊从和实践,浅尝即止,不求精深……

希望国人的这些痼疾,从英格瑞德的经历中获得一点启迪。

柏林老子道学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知心)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news/20090726/444.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