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說明 一、《老子·德道經》帛書甲本,不僅是一部哲學巨著,而且是一部修真學的專著。是一部迄今所見《老子》版本中,修真學內容最爲突出和完整的版本,是最接近老子原著本義的珍貴版本,堪稱是一部修真學的教科書。本次《老子·德道經》帛書本的校勘,爲了盡可能恢復老子演創《德道經》之本義,自始至終由太上脈系當代傳人熊春錦先生親自主理,並親自圈定。 這項工作,是在新的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在帛書本和楚簡本《老子·德道經》發掘的前提下,再加上眾多集約因素的作用,使其得到了比較圓滿地完成。她的完成,必將在探索《老子·德道經》的征程上翻開完全嶄新的一頁。 二、本次校勘,因爲帛書《老子·德道經》甲本中,充滿道家修真學之真義,隱含完整的修真理論方法訣竅,故以甲本爲主要依據,並且同時參考乙本、通行本和楚簡本。 採用甲本詞句時,註明乙本及通行本等相應詞句;採用乙本或通行本等的詞句時,註明甲本相應詞句。以利讀者鑒別區別修真學之義與常道之義。 楚簡本,因僅有不足兩千字,且排列順序與帛書本差異較大,僅在有疑難處作以訂校之用。 三、帛書《老子》與通行本在編排上不同。帛書本“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而通行本則反之。 且通行本第四十章與四十一章次序顛倒,第八十章、八十一章在第六十七章之前,第二十四章在第二十二章之前。此次完全恢復帛書本原章序,並同時用數字碼註明通行本之章序。 經名命爲《老子·德道經》,以合由德而道之理。並兼顧《老子》原名。 另爲突出每章之重點,根據前人所註及今重新勘校後的章義加了章題,以示提綱挈領,並且方便誦讀、記憶與查閱。 四、文中引用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整理的帛書《老子》甲本,簡稱“馬王甲本”;《藏外道書老子甲本釋文》,簡稱“道藏甲本”。兩種本相同處,則稱甲本。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整理的帛書《老子》乙本,簡稱“馬王乙本”;《藏外道書老子乙本釋文》,簡稱“道藏乙本”。兩種本相同處,稱乙本。 甲乙本相同時,稱爲帛書。 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簡稱“楚簡本”。 五、古文中多用通假及異體字。特別是古老的修真學中,采用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較爲普遍,這類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蘊藏著法理、法訣,極其珍貴。甲本中保存較完整,乙本、楚簡本、通行本都出現明顯的逐步流失,對甲本中的這些修真學異構漢字,我們全部保留,以利修真者從中以理解法,觸類旁通。 本次校勘本,堅持盡可能準確反應帛書甲本《老子》的原貌,既不丟失其修真學的內涵,又不泥於古而使人難以解讀。 對於依據充分,或者原用字的今義發生重大變化,繼續用之容易産生歧義之字,則改用現在之代用字:如“胃”,通“謂”,均以“謂”代之。但在注釋中另行加注說明“胃”字的修真學意義,方便修真者結合正文思悟。 對於帛書甲本中大量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一般情況下堅持盡量使用其原字形,以防本末倒置:如“霝”與“靈”;“祭”與“然”等等,盡量突出老子修真學的原意。對小部分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凡未在正文中列入的,均在注釋中進行標注。以利修真者閱讀和研究時有所憑藉。 六、帛書甲乙本中的“無”字,全部使用的是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无”,爲保持帛書原貌,故仍然全用“无”字。 “其”,帛書中多用其異體“亓”,亦有用“其”處。使用“亓”處一般都藏有修真學之意,請修真者注意體悟。 “謂”,帛書用通假字“胃”。書中采用謂,注釋中附說明。 帛書中“弗”,通行本均作“不”。未根據通行本進行修改。 “形”,帛書作“刑”。書中未一一作出標注說明。但刑字的義更廣一些,修真學讀者可注意這一特點而解讀。 “谷”,帛書本作“浴”。浴字象意修真內容更準確,書中用浴不用穀。 “恆”,通行本皆作“常”,其爲避漢文帝諱改。 上述字,在文中不再一一註出。 七、通假異體字,凡屬一般流行字典可查到者,未註明出處;偏難之字,皆註出處。 凡無法查證的,不作通假異體註,僅說明與通行本及乙本不同處,並標注出爲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 八、註文中附有註音和繁簡對照,包括註文中引用的偏難繁體字。 九、本次《老子·德道經》的校勘,眾多同仁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向所有參與此工作的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
附註: 關於“祭”與“然”的考證 《道藏甲本》,在對“子孫祭(然)祀不絕”一句作註曰(註二十):“此然字下从示,帛書中或作然字,或作祭字用,形近相混。” 然而,考證帛書甲本原件,下从“示”者皆應作“祭”,而作“然”者卻並不从“示”。甲本第二十八行“夫莫之?而恆自祭也”,?,爵之修真學異構漢字,取爵字盛酒的禮器的象意,而言人體內丹田方寸似爵器。此字修意一明,整句即可破解。此處“祭”清楚可辨。祭祀在古代極爲普遍,此處既有“爵”作祭器,而後有“祭”與之相應,故作“祭”無疑。自祭,即眼觀鼻,鼻觀心,觀丹田,自神而神之修義。 又如:第一百二十五行“百省胃我自祭”,胃,通“謂”。省,省牲之意,即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祭,此處甲本原圖清楚可辨。“百省謂我自祭”,是有自我省查,又敬畏天地神明的意思。修真學中則指反復悔過遷善,執中清除陰我意識,而觀鼻觀心觀丹田進行實踐。第一百三十四行,“以順眾?,吾何以知眾?之祭,以此”。?,从人从父,爲“父”之修真變化。眾父者,自然應爲祭之。而此處“祭”,亦是以“示”爲其底,清楚無疑。 帛書甲本,其他作“然”處,唯第一百三十八行可辨:希言自然。而此處之“然”並不以“示”爲底,而是標準的四點水,此四點水實際是由篆書中“火”字演變而來。“火”與“示”運筆方向完全不同。 帛書甲本不僅收錄老子《德道經》,且卷後附有幾篇古秩書,顯而易見與前文帛書甲本出自一人之手筆,此爲考證提供進一步依據。 例如:第二百六十一行有:“無罪而□人,有死弗爲之矣。然而大誅之者,知所以誅人之道而□焉”;又如,第三百二十二行有:“若亦然,進亦然,後亦然。”這些“然”字處皆清晰可辨,而無法與“祭”相通。 由上可見,甲本作“祭”處皆與祭祀有關,而作“然”處則不同,二者意義完全不同。因此“祭”與“然”並不相混。 主要參考文獻書目 《老子甲本》及《卷後古佚書》(原件影印附全文整理)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4 《老子乙本》及《卷前古佚書》(原件影印附全文整理)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4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附甲本乙本傅奕本對照表)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6 《藏外道書·老子甲本釋文》 胡道靜等主編 巴蜀書社,1992-1994年 《藏外道書·老子乙本釋文》 胡道靜等主編 巴蜀書社,1992-1994年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 甲》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10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 乙、丙》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10 《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漢·河上公著 中國道教協會印 《漢帛書老子乙本》 陳松長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7 《王弼集校釋》 楼宇烈 中華書局1980年 《老子想爾註校證》 饒宗頤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電子版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 範應元著 中華書局1998影印版 《楚簡〈老子〉與老子公案》 郭沂著 《解老》《喻老》 韓非(西元前280-233) 《道德經》 北京白雲觀 2002.5 《說文解字》大徐本東漢·許慎著 宋·徐鉉註 四部叢刊正編本 (日本岩崎氏靜嘉堂藏北宋刊本) 《說文解字註》 東漢·許慎著 清·段玉裁註 清嘉慶20人經韻樓刊本 (黎明文化) 《說文解字今釋》 湯可敬 岳麓書社 2002.12 《玉篇》 南朝梁·顧野王原編 宋·陳彭年等新編 四部叢刊正編本(借印建德周氏藏元刊本) 《隷辨》 清·顧藹吉編 清康熙57年項絪氏玉淵堂刻本(大孚書局) 《金石文字辨異》 刑澍(1759-1823) 聚學軒叢書第一集(百部叢書) 《干祿字書》 唐·顏元孫 夷門廣牘叢書(景印宋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六書正譌》 元·周伯琦 元至正15年平江郡守高德基刊本(中圖善本) 《龍龕手鑒》 遼·行均 四部叢刊續編本(景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宋刊本) 《佩觿》 宋·郭忠恕 清康熙年間吳郡張士俊刊澤存堂本(中圖善本) 《廣韻》 宋·陳彭年、邱雍等編撰 清康熙43年吳郡張士俊刊澤存堂本(黎明文化) 《集韻》 宋·丁度等 上海圖書館藏述古堂景宋鈔本(學海) 《類篇》 宋·司馬光等 光緒丙子姚覲元重刊三韻本(北京中華) 《精嚴新集大藏音》 宋·處觀 中華大藏經第一輯磧砂藏(民國63年) 《俗書刊誤》 明·焦竑 四庫全書(商務) 《字彚》 明·梅膺祚 明萬曆乙卯43年江東梅氏原刊本(中圖善本) 《正字通》 明·張自烈(1597-1673) 清康熙戊午17年劉炳刊正本(臺大善本) 《字彚補》 清·吳任臣 清康熙5年蒲陽刊本(中圖善本) 《四海篇聲》(明刊本) 金·韓道昭、韓孝彥 明成化丁亥3年至庚寅6年金臺大隆福寺集貲刊本(中圖善本) 《中華字海》 中華書局 《簡明通假字典》 高啓沃 編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4 《漢語大辭典》 徐中舒主編 四川辭書出版社 《重訂直音篇》 明·章黼著 吳道長訂 《彙音寶鑑》 沈富進 《說文通訓定聲》 朱駿聲著 《甲骨文字形字典》 陳濟 編著 長征出版社 2004.10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著 《經典釋文·毛詩音義》 《異體字手冊》 林瑞生 《異體字表》 台·教育部 《增訂殷虛書契考釋》 羅振玉著 《尚書》 上海書店出版社編 《袁氏世範》 宋·袁釆著 《對楚王問》 宋玉 《系傳》 徐鍇著 《一切經音義》 《爾雅》 《孝經》 《論語》 《荀子·正名》 《詩》 《易·乾》 《墨子經》 《禮記·內則》 《憲問·第十四》 《荀子·大略》 《史·楚世家》, 《周禮》 《西遊記》 《積微居小學述林》 《秘書》 《楚辭·九辨》 《左傳·襄公》 《孫子·計》 《戰國策·秦策二》 《漢書·刑法志》 《史記·樂書》 《左氏春秋·宣公》 《論衡·談天》 《淮南子·天文訓》 《管子·水地》 《鬼穀子·陰符》 《大戴禮記·易本命》 《尚書大傳》 《新唐書》卷八《裴潾傳》 《太玄·玄摛》 《曲禮》 《釋名·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