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修身论修信 信德篇 二 熊春锦
信土决定结果 这个信土品质不同的结果,那么是相异的,品质不同,结果相异。信虽然有阴阳之分,但信仰却是人类的志向、愿力、誓愿存在和动力的源泉。信是人生的动力,是行为活力的源泉,同样是民族和国家良性发展的源动力。 但是,它们必须建立在信德的基础之上,不论是纯粹的正信,还是相对性正确的信仰、信念,以及邪曲歪斜的信仰、信念,都能使人产生相应的志向、愿力和誓愿,让人们身体力行地去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这一不同性质的土壤,同样决定着不同种子最终的不同结果,可以说这也是个普遍的现象和规律性。 老子对于信德的重要性,指出:“是以大丈夫要居其厚、去其薄华。而且还在第三章中说了: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源自于什么基础之上,实际上也还是谈的信。在这个信德的土壤上,才产生了上士、中士、下士,这点我们要把它掌握好,理解透。有什么样的信念、信仰,那么就可能决定是上士,还是中士,还是下士,还是什么也不是的士。 老子《德道经》五千言,是系统性地展开人类精神文明的教学,第一章《论德》就开宗明义地揭示了当人类文明失去本义之后,道德必然流失的层级性和次第规律性,以及其返归而恢复的关键在于信德的重建。第二章《得一》,则是直言无隐地指出德这个“一”的品格性和能量性,对万物健康生成长育发展的灵魂作用性。得一则安,守一则定,失一则乱,一散则难以复返。若想返归,信德是必然的前提和基础。第三章《闻道》,开阶立极式地在章首揭示出人类社会对道和德的三种信仰分类状态。由此可见,信德的确立是人类回归德和道境的根本与前提。生命觉醒信为基,民族复兴信为梯,文化复兴信立极,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无法跨越的基本规律。 人类生命的这个种子,都是“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只是这些种子在被不可思议的道法洒向大地的时候,道法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有这么个说法,然而因为这个因业同样也具有不可思议,也就是道法不可思议,因业不可思议,这两句话,我有篇短文,谈到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因业同样是不可思议的,造成了这个因业之风,道法不可思议把这个种子洒向大地,同时因业之风就吹来了,就使这些种子随风飘荡。因业之风将分名别类地把种子刮向性质不同的土壤环境、土地环境,信德的土壤将使这些种子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借西方《圣经》某一章里面的一段话,可以把这个观念阐述清楚。第一类人,种子飘散在大路上,被飞禽吃尽,严格说来有的飞禽吃了还挺好的,吃了以后它一摊屎拉在那个瓦沿的沟里面,一看,瓦沿的沟上面长出了一棵小草,或者说一棵特殊的树,也还挺瞩目的,虽然没什么土壤,但它还是长得挺好。像某一个寺庙里面,有一棵大的古树,中间那个树杈上长了一棵兰花草,那也是种子被鸟吃进肚子以后一摊屎拉在那个树杈上,有一点薄薄的土壤,把它聚在一起,作为自己根部吸收营养的成分,它长得非常峥嵘,成了那个寺庙里面的庙宝,这当然是例外。所以说,这个第一类现象,普遍当中也有特殊,不要一概而论,不要机械去理解这些现象的比喻。没有信土存在的土壤就无法生存,所以洒在大路上,绝大部分还是一个共同的结果,那就是没办法正常地生长发芽,无法生存。 第二类人,就是种子飘落在石头上的浅土上,土壤不深,发苗最快,太阳一出来就会干枯,虽然也能够发点芽、长点根须,但生命不太长久,这不是典型的中士现象吗?对不对?若存若亡。因为根植得不深,在困难和患难面前,因为信土不厚实,就无法生长。 第三类人,就是种子飘落在荆棘丛中,报缘的恶劣环境影响使其无法顺利地生长成功,这类现象可以说比较普遍。所以,到现在为止,很多同学反映,自己跟丈夫请假,撒尽了谎,使尽了各种手段,都难得参加老师一次面授机会,那就是报缘型,被阻力捆住了。但是,有的人报缘环境很好,父母支持、也主动参与,子女也主动经典诵读、修身,而他自己也安排得井井有条,轻轻松松地来,那么他身周围肯定就不是荆棘丛生。就像有位新同学,他诵读一年多了,个人倒没什么进步,但家里全部都好了,他首先就在进行这个披荆斩棘,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环境,这是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业力之风造成的必然结果。 第四类人,就是飘落在沙漠或者沼泽地的种子,由于严重缺水或者阴水泛滥而无法发芽,扎根生长,这种现象也是很普遍的一种共性现象。虽然有机会去亲近大道,亲近这个德,闻听到圣言,或是老子的五千言,也有那个感觉,因为每个人的一点灵光里面都携带着天然的信德种子,这个信是再怎么样也无法去掐灭它的,因为灵光的回归是一种自然的趋势。就像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这个信念、这个信仰没办法把它埋葬,可以改造它,可以屏蔽它,可以扭曲它,但是要想把本性里面的信给它抹除是不可能的。 后天有为而治的教育,一个是把它引向正确的认知途径,出有入无,回归到真信状态;另一个,则是把它引向偏邪扭曲、邪门歪道这个方面,使其堕落迷失,这都是存在的,教育决定着信的正邪取向。 第五类,就是飘落在肥沃土壤里的种子,信德土壤真正的厚实,成为顺利发芽生根、成长结实的基础,如同“上士闻道,堇能行之”而茁壮成长,在信德的基础上经过道法不可思议的作用力,克服因业的不可思议,逐步地将仁、义、礼、智全部修完整,攒簇五行而归于德一,完成宵昧转贤明而入圣成真,执中守一而复归大道。所以,《大学》当中曾经有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话读来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这么提?实际上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内容,要有一个土壤,要有一个好的大环境和外环境。真正的“以德治国”、“以德治家”的民族共识,国家纲领,民众认知,个人信念的社会环境,那才是信土肥沃,沃土万里。生命种子在这样大环境下,才能以德修身而所有种子皆得以顺利发芽生长。否则,肯定是修身明德者多如牛毛,然而能够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 可以说在前二十年也好,这几十年以来,我们是在一种荆棘丛生的环境当中顽强地发挥我们的生命力,去研究这个黄老学说,去实践黄老学说。是不是这样的?的确走得非常艰难。但是在未来,最多五年以后再看看,那就将是肥沃的土壤逐步开始出现,“人身难得,中华难生”的局面重新开始诞生。中土难生,那就会成为世界地球村上其他民族所感叹的一句话,重新会再现的。因为那个时候党的十八大召开了,文化的指向逐步地从西方文化当中慢慢地提升上来,通过这些年认识儒学文化,儒学文化然后就回到这个道德的根文化上来,这个时候造成的整个社会学习风气、对黄老思想研究的认知就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会形成一种流行。 那个时候,环境当然就更加符合《大学》当中在前面的这句话提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要有国家的大环境好,国家整个都在认可黄老文化思想这个理论,认同黄老修身治世这种方法的时候,那个环境、那个土壤就非常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没有任何的阻碍了,小的外环境也无阻碍了,剩下的就是比拼每个人内在的信念、信仰,那个时候就显得轻松多了,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捉襟见肘,又要应付父母的反对、子女的质疑,又要对付社会上的质疑。 我们从事的是道德根文化,我们实践的是修身明德。很多人由于文化的概念没有上升,《大学》这本书没读通,老子五千言没读懂,所以张口结舌,别人一问马上自我濒危,很紧张,甚至大汗淋漓。有的人脸色发白,心跳加快,感觉到没办法应付。实际上,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有很多的误区,有相当多的误识,不能使我们在道德认知理念上产生一个正确的认知。研究中华文化史,我们不难认知我们的文化同样存在着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丢失文化的道根德干,盲目外求寻觅于枝叶和嫁接西方文化的现象,民智同样需要重开与重启。 百年之前,我们的民族曾经经历过一场对国家体制重建的“启民智,开民智”的宣传教育时期。百年以后共和民主的国家体制确立起来了,物质文明基础具备了。那么,精神文明建设,黄老道德文化的第三次伟大复兴,对中华道德根文化的认知,同样必然存在着一个“开民智而认知中华道德根文化,启民智而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教育必然阶段。百年民族复兴宏图业,国体物质精神文明先后乘,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性。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道德信仰全面滑波,道德信念严重沙漠化的今天,只求修身学问,明哲保身迷内丹,对国家和民族并没有益处。求学于黄老修身治世学说的大旨,同样是救世以外无学问,致用之外无经术。道德信仰和对人类的仁慈大爱,是内圣达成的灵魂,是外王实现的基础。知行合一,修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于身内、家庭、民族、国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修身,诚如老子所言:“毋道身殃”,“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黄老学说思想的实践奉行者,如果缺乏慈爱家国的情怀,兼济天下的浩然胸襟,修身必然难以真正进入“执中守一”的佳境。 开民智而认知中华道德根文化,启民智而为往圣继绝学。在当今信仰多元化、多极化、良莠参差不齐、正邪明争暗夺的世界文化大背下,在金融资本利益操控一切而影响精神文明纯正的前提下,黄老道德根文化的研究者和实修者,必须具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弘扬人类最优秀的道德根文化,启民智树立道德信仰,开民智而修身明德。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弘扬道德根文化,全民共建道德文化之日,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时。当我们的社会先行做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那么中土难生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就会诞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以来中国无数先哲的伟大理想。然而,民族的复兴,必须构筑于文化复兴的基础之上;文化的复兴,则必须找到民族根文化的源泉。翻开百年的中华民族史,文化的指引始终是推翻旧的国家体制,建立共和民主国家的内在动力。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开始推新政。孙中山发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呐喊,以及后来提出的“天下为公”建国构想;同年,满族中的觉悟者英敛之创办了《大公报》,国人对满清封建统治政体的信仰全面逐步消失,全民族思潮涌动,百家争鸣。但是由于道德根文化断裂丢失数千年,儒学文化又僵化毫无生机,当时没有人能清楚预测,中国将走向何方。 可以说在这段历史中,只有道德根文化中的一个“公”字,在默默地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艰难曲折之路。不论是英敛之《大公报》的努力,还是张季鸾《新纪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知识分子风骨,为拥护国民公共利益,随时为国民宣传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坚持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的新闻人报格。直至四十年代,毛泽东为《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在这百年的世纪风云中,这个“公”字伴随着走完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天下为公”的文化理念,为国家体制的转换完成了相应的使命,也就必然会为“大道行世”奠定基础。“公”,如果不能稳定地确立,也必定会阻滞大道行世的生成。 那么,什么是“公”,为什么说“大道行世,天下为公”? 《说文解字》:“公,平分也”。《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老子《德道经》中指出:“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黄帝四经》则指出:“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唯公无私,见知不惑,乃知奋起。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见正道循理,能与曲直,能与终始。” 黄帝“唯公无私,见知不惑,乃知奋起”的这一精辟论断,足显这个“公”字的无穷力量,它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外侮内患的苦难,国家逐步振兴起来,也必将会使文化的复兴,对道德根文化见知不惑,确立牢固的道德文化信仰,奋起于共同弘扬和建设道德文化于社会之中,兴民族而旺国家。 信德土壤的重要性,道德信仰外环境的重要性,共建尊道贵德之国、道德文化之家,就是培植深厚的信土,以供修身的需求。所以,这个国、家、身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整体地把握住,那才能够将以德修身整体掌握在我们手内,落实在心身和行动之中。 信的定义与分类 信的定义分类,分为信仰,信念,公信,信心,信义,仁信,正信,至信,信力,信誉,信言,信行,还有一个信息。 其中信的正向表现分类,信誉,信用,信任,威信,守信,确信,信奉,信誓,诚信,崇信,敬信,全信,笃信,谨信,淳信,信赖。 信的负向表现,有邪信,寡信,迷信,失信,轻信,宠信,荒信,偏信。 “信仰”,是极其相信和敬仰某种精神或理论和方法。在无为而治范畴,是对道和德的信仰;在有为而治范畴,则是对某些宗教、主义、主张或者某些人物极其相信和尊敬,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者榜样,属于智识认知。我的这个解释可能跟经典解释有点不一样,查词典可能不是这样说的,我们就是结合黄老思想的角度,更大范畴地给出一个比较更接近原意的定义。 “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属于意识认知。对某人或者某些事物的信任,有信心或者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并且去实践这种认可、认知,这就是信念。“公信”,就是公众大众、民众的凭信,公共体制的信用;“信心”,就是诚信之心,或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信义”,是信用和道义的珠联璧合进行实践;“仁信”,是仁爱诚实,信奉并且执行仁爱的信念;“正信”,是笃信公理道义,笃信尊道贵德的信念,笃信正道之心,异道丛中,正信不悔,为学日益,不离德道;“至信”,是到达德一状态的信,是符合无为而治的最大诚信。 《庄子·庚桑楚》:“至信辟金”,出言皆不虚,“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信。”我们在这里可以更深刻地揭示一下中“|”的运转,中和它内在“|”的运动、转动、恒动不息为万物真信。这点大家要是理解和把握了,对修真来说可以说是终生受用,对于实践黄老学说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中和它内在“|”的运转,它的韵动和转动,恒动不息,就像恒动机一样,这个恒动机并不是没有能量来源,就是弥漫在我们的空气,弥漫在任何一个实物外环境当中的德一能量。就像我们往这里一站,中字的这个“|”就从会阴能够进到身体中脉这个“|”里面。它如果产生了转动,并且其中也有韵动,转运和韵动同时都产生的时候,人是很健康的,永生不息,性和命都能获得质量的最大提升,这就是奥秘,这就是黄老学说的灵魂,也就是中“|”运转,恒动不息。八个字就把它概括了,是万物的真信。 “信力”,是指信仰及信念的作用力。南朝陈江总所作的《摄山栖霞寺碑》,谈到“慧心开发,信力明悟,各舍泉贝,共成福业”,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信约”,是指诚信不欺的盟约。“信言”,是指真实的话,老子就曾经说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行”,就是诚实守信的品行,“以信行清操知名”。 “信息”,就是指消息、音讯、情报、秘密。 信仰定生成;信念决定成败;信息判生死。这是三个层次。信仰确定万物的生存,为什么说信仰定生存呢?因为每个人一点灵光里面都带有这个种子,它决定了生在何地,成就在哪一个方面,确定了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本因的一种携带和确定。信念决定成败,那是指虽然有好的环境、好的条件生成了,但是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取决于自己的信念,对信仰的认可、认同,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认正确了,认准了,不受外界左右了,不从正信走向旁信、邪信,不去走那个旁门左道的信,那个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成。如果走曲了,走邪了,走偏了,走歪了,那肯定就是自己的败,信念的取舍就决定了自己的败势。什么叫信息判生死?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信息是指消息、音讯、情报、秘密,任何人的体内都有自己的信息、信息码,这个信息码跟宇宙空间的正信息码和负信息码,它是相互叠加的,是互通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我们的任何信念一动,心意一动,我们的任何行为等等全部都构成了信息流。这个信息流如果不思悟,我们的修身理论和方法如果没有密学和显学之分,那么也没办法成功。所以说信息判生死,它决定着你的生死。 我们现在因为长期没有管理,没有治理,就信任大家如此,随任大家。所以,这个信息管理可以说完全是一盘散沙,它实际上决定了生死,决定了个人的生死和事业的生死。 著名的南昌起义为什么失败?南昌起义开始,就因为信息的走漏而提前发动,这是第一步,信息决生死,差点失败。南昌起义成功以后,整个军事委员会高层在讨论这支部队向何处去的时候,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走向海边,占领海洋口岸,就在潮汕那一带,向海陆丰那一带会合,接近海边,跟苏联建立密切的联系,那时候完全是靠苏联老大哥的精神、物质支持。因为当时在根据地,可以说只有那么有限的资源,没办法长期发展,没有国际援助,就没办法站住脚。所以,就决定了一条行军的路线,如何从南昌一步一步地打向广东,占领海陆丰,建立码头,跟苏联联系,获得第三国际的武器、物质等等的支援,这整个计划、规划的信息全部传达到了县团级以下,使人人都知道,因为大家都是革命者,要相信大家。但是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在往南行进、东南方向行进的过程当中,蔡廷锴的第十师叛变了,带着部队走了,紧接着一位旅长又叛变了,又带着部队走了。整个南方的各大报纸,包括上海的各大报纸,都登载了起义军的路线,今天会到达什么地方,在哪儿驻扎,在哪儿怎么吃饭,在哪儿睡觉,报道得一清二楚,结果所有的地方军阀和国民党中央的直属军队就开始围追堵截,就杀得头破血流。这是不是信息定生死?很简单的一个原理,就是信息的不密,在显态的有为而治当中,就决定了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决定了这个部队是生还是死,最后无法达到海边,朱德才带着仅八百人的部队转头回来在井岗山和毛泽东会师。 再一个例子,就是毛泽东主持的四渡赤水,为什么成功,大家知道吗?希望大家对中国的历史要认真进行研究。我开课的时候就讲过,弄懂三百年的历史,就知道今后该怎么办了。这个历史和黄老修身文化的研究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一定要了然于胸。四渡赤水之所以成功,第一方面是掌握了敌方的信息,全部的情报秘密和消息音讯。无论是中央军的调动,还是地方军的调动,无论是贵系、湘系,还是云南的地方军阀等等的调动,情报可以说一直都是完全掌握的,所以形容毛泽东指挥真如神,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早期共产党的管理,是一个三人团,从瑞金出发的时候,从根据地出发、向西转移的时候,三人团是三个人组成的,其中主要知名的是李德,还有博古、周恩来,共三个人。那个时候的信息,也是一种高度集中,但可惜的是他们三个人的智慧在有为而治方面,还不足以驾驭这一支部队能够连战连捷,结果十万大军到了湘江边,一仗下来就损失得只剩下三万人,这损失可以说很惨重。紧接着,在行军路线过程当中错误不断,士兵、领导意见非常大,结果三人团没办法维持下去,在会议期间和前后就构成了一个24人的委员会。这一下就热闹了,开一个会的话从早晨开到晚上,拿不定主意,行军路线方面、作战方针方面也不能凸显出来,到最后采用了毛泽东的意见以后,结果就连续地出现了军事胜利方面的扭转。虽然当时最初毛泽东并不是像党史所写的那样,直接从遵义会议就获得了绝对的领导地位,他是一步步过渡得来的,还是要客观地说,是他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显示了他运筹帷幄而能决胜千里之外的这种能力。结果又一个新的三人团就出现了,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这么一个三人团,当时也有周恩来,还有王稼祥,他们三个人就组成、搭成了这么一个班子。即使掌握了这么好的情报,如果说没有一个统筹指挥者,还是不能克敌制胜。正是因为确定了毛泽东在内的新的三人领导以后,确定他进入军事委员会以后,战事才出现了新格局。毛泽东提出来一些要求,那就是一定要注意自己信息、音讯的保密、情报的守密。任何的军事信息、行动指挥不向外部透露。当时红军部队有两员虎将,一员是彭德怀,一员是林彪,他们是军团司令,可以说权力应该是极大的,三人团这个核心团队决定的意图连他们都不告诉,所以林彪发牢骚,这不是耍我们吗?一会儿叫我们到东,一会调我们到西,明明过了赤水怎么又要打回去?因为他不了解这个真实意图。彭德怀虽然没有明显地发牢骚,执行命令,二话不说,但是彭德怀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家应该如此布兵,如此用兵,这里怎么打,那里怎么打,意见非常地正确。即使作为军事行为上正确,但是任何有为而治的行为不可能离开政治背景,不可能离开全国形势的大局,光是用军事方针无法全盘驾驭。毛泽东正是优胜在这一点上,他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统筹层面上,观察到老蒋的心里面去了,老蒋下象棋看三步,他能看五步,所以老蒋对他没办法、没辙,他总是牵着老蒋的鼻子跑。甚至连老蒋坐着飞机,到了贵阳之后,他一只部队往南一带动,老蒋都把轿子准备好了,准备抬着轿子跑,就达到那种恐惧心理。他这样完全把消息封锁,然后进行军事调动,信息的保密性导致了整个部队力量的凝聚性,再加上掌握了敌方的情报,所以他可以游刃有余。 我们在有为而治的所有过程当中,要想成功,没有这个信息的私密性,没有信息的层级性,是无法成功的。我们现在队伍当中,由于没有这个治理,有为治理缺乏,不到位,对无为而治也不明白什么叫做无为治理,所以大家人人都想知道信息,而且希望这个信息是没级别的共享,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所以,这二十年来,我们这个事业推动,是极左现象广泛存在,极右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再一个就是分散主义的自以为是,独立王国广泛存在,没办法把各种力量真正地凝聚起来。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办的是私营企业,社会发展几十年不成功,但是在中国,由于是共产党一党领导,全国经济,开放改革,发展经济,短短一二十年功夫,就走在世界前列了,这就是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带来的结果。所以,西方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就在怀疑和否定西方的一些学说,怀疑到底资本主义是不是最优秀的,人家中国这么高度集中、统一,但是一下子就把整个经济带向世界第二了,原来落后得不得了,由原来的十几名,一下子就冲上来了。这就显示了信息的高度一致、力量的高度一致所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力。 这三十年的变化、三百年来的社会变化规律,我们一定要全部地掌握。掌握了以后,我们对如何办理文化企业、办理文化事业,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对于今后如何构建队伍,也就心中有数了。在信仰、信念、信息这三个问题上,如果能确立起来,大家都能认同了,那么下步的工作就好做了。这个信,有决定性的意义,希望我们能够尽快地达成共识。我们的阴我意识多知、好知,喜欢满足阴性欲望的贪欲而去追求这些。实际上,大道至常,很平常,就像一日三餐饭、饿了就应吃是一样的原理。要建立一个坚定的信仰、信念,服从信息的层级性,不要盲目要求共享。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它突出出来讲解,并且要坚定执行。 其它像信誉、信用、信任、威信这些组词,都是大家容易理解的。“威信”,是名望和信誉。“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鞅南门立木立威信,这就是有为而治当中的霸道而治,是法治当中的措施与建规性,它只能逞能于一时,难以逞能于永世,所以商鞅最后自己获车裂之祸。 “守信”,即保持诚信,遵守信约,不违背承诺。 确信:确实地相信、坚定地相信。信奉:信仰,敬奉,信任并遵从。 信誓:表示诚信的誓言。《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诚信:真诚;真诚之心。《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崇信:崇尚信义,推崇遵奉信仰。敬信:尊重崇信,恭敬诚信之心。虔信:虔诚专致的信念。笃信: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谨信:恭谨诚信,语出《论语·学而》:“谨而信,汎爱众。”邢昺 疏:“言恭谨而诚信也。” 负面组词,有信邪,对邪门歪道很信服,符合很多人的趣味,就是阴我意识还没有转为阳我意识的时候,或者增阳涤阴做得不力的时候,这种邪信是特别多的。 寡信,就是严重缺少信用,行为缺少诚信。老子所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汉代刘向也有一句话:“营于利者多患,亲诺者寡信”。营于利就是缺乏自己分析判断,自己的意识都有判断,也没建立正觉善知识,这时候很容易陷入迷信的怪圈,丧失理性思考,盲目型的信仰崇拜,就称之为“迷信”。 失信,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失信于人。轻信,轻率地相信,不重证据的考证,轻信口供言辞。宠信,因为偏爱而不加分辨的信赖。荒信:不确定的或没有得到证实的信息。偏信:只相信一方,片面地取信。 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所以闇者,偏信也。” 信德反义,与信相对的反义是“怀疑”的“疑”,所以我们常常有句口头语叫“半信半疑”。“疑”实际上也是分类的,其中有“心疑”,从身、心的智识上面产生怀疑,这一点是杀伤力最厉害的,对自己的否定,对别人正确认知的否定,力量最强。还有“意疑”,意识听到这个人这样说,听到那个人那样说,马上产生疑问,而不知道自己眼睛看到的可能不是真实的,耳朵听到的也不可能是真实的,意疑容易产生,容易被自己的前五根所欺骗。其它还有怀疑、疑惧、迟疑、疑惑、质疑、猜疑、犹疑、疑虑、疑义、疑问,在这样状态下就很容易产生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半信半疑、背信弃义,轻诺寡信。 以上是信作为性质上的分类,我们应当掌握它的层级内容、内涵,而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信念、信仰、信息管理原则。老子说:“予善信”,予,给予、传授。这个“予善信”有给予的意思,引领自己去掌握、传授。善信,就是善于恪守信用,虔诚信仰而不变。这一个“予善信”,在治水里面,它就只提到生命的水都要具备信的素质,而且这个信一定要是善的,是正善,是真善的,这样是一种完美的信。 生命之水的上善治理,最神奇的是人体脊柱两个完美的S玄曲波是天然构形,它强迫着生命之水的脑脊液,在它的玄波曲构中完成生命不息,韵动不止的S玄波性上下流动,从而阻扼着愚智人类可能完全放弃的玄波韵动规律,是一种强制性的生命之水的玄波韵动,它产生肾水真精能量的摄取并且运用玄曲波进行提升,无为而治生命之水,使脑脊液信守着玄波韵律,信升信降地循环不息,维护着生命的活力。这个“予善信”于脑脊液的韵动,在生命体液的运动中,是最上善的韵动。 具备或缺失信德的不同结果 关于信德具备和缺失带来必然的结果,我们以前曾经讲过。当信德具备的时候,必定在道的追求上能够选择并亲近道,这就是信德具备的必然结果。就必然会诚信因果,相信道不可思议,就会相信业因不可思议。大道不可思议,业因不可思议,道德不可思议。人生观、道生观的表现,就会信德无疑,忠信诚实,厚道稳重,宽宏敦实,不信不疑,忠一不二,重视因果,能融能化生。生理功能方面,胃部运化水谷,调理百味,吸收输布,升清输气。外部体征表现,就是唇红齿坚,形无赘肉,身轻体健,言行可信。 如果说缺乏忠信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劳心劳神,一生都辛苦。辛苦在什么地方?因为意识经常错误,辛苦的是身和心,是在错误的意识指挥下劳累了心身。而且言语、行为是欺诳骗人的,对人的态度是不诚实的。这样的人肯定猜忌多疑,蠢笨蛮横,埋怨人非,这是信德缺乏的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因为现在的确是信念和信仰的土壤没有确立起来。发生冰崩以后,冰消融散以后,就没有正确地建立。 信德缺失易患的疾病,就是怨人伤脾,消化系统易于患病,再就是胸闷腹胀,肠胃容易患上溃疡。在行为体征表现上面,妄意恣张,信德不正,对于意念没有办法制约,妄意恣张,心无诚信,谎话骗人,妄语业生。对这些现象,我们作为一个修真实践者的确应该逢事检点。我们现在很多的人还没掌握这个诀窍,我们谈到了省己迁善,谈到了悔过迁善,但是真正执行中,毫不脱离这个原则的人不太多,所以校正始终很慢。要真正能像宋代那位赵康靖先生,每天用黑白豆区分、检验自己的心念善恶,每天严严格格地去做,或者每天严格写日记分析自己,积累三年下来,我看这些东西都容易改正,不足就容易转变过来。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持恒精神不足,难以坚持,浅尝即止,实际上也是信德不足,所以改变自己就显得比较困难,想把我们信德确立起来,转向忠信就显得非常艰苦。所以,我们的飘信、浅信、迷信特别普遍,自己把自己搞混乱了,意识浑浊不清,辨析不明,自己给自己设的障碍的确非常多。 这就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加深对信德重要性的认识,把它提到极高的位置来认识,提高到关乎性命安危的正确生成,完成我们生命进程的高度来认知。从这棵道德文化树上面可以看到,树的德干一上来,就是这个信,很直接。我们很多同学开口闭口修德修德,但是就不知道要从信修起,挺奇怪,一开口,谎言骗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不能给人以信任的眼光,给人以信任的回报,都在机巧诡谋里面生存,非常劳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信德承载着仁、义、礼、智,德是主干,那么信德就是支干,承载着仁枝、义枝、礼枝、智枝,共同组成以信德为基础的五德完整系统。信德在大树上面,它的重要作用很大,没有它的话,其它几个枝根本长不出来。就跟我们画的楼梯一样,曲曲弯弯的S波,很优美,但是一旦把信德这个基础抽掉了,就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马上就全部都倒下了,是一样的原理。信德这个支干与德这个主干直接相连,融为一体,难分彼此。唯一不同的是,德的主干上没有直接承载仁、义、礼、智、信,而信德上承载仁、义、礼、智、信的分支。由此可见,信德在修身实践中的重要性,在如何做人由庶宵转贤明中的重要作用性。 后天有为而治阴阳中的信德,对每个人而言,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强弱的不同,家庭教育的迥异,群体和社会影响力的正邪导向差异和强弱,导致每个人内在信德阴阳属性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此一切后天智识已经形成,完全处于有为而治范畴的人,都应当在有为而治的教育引导中,以信德的培养教育为主导、为基础、为首要。首先就要培养这个道德信仰,要树立尊道贵德的坚定信念,只有如此主次分明地掌握有为而治教育次第,才可能将仁、义、礼、智的素质真正全面培养成功。 就像社会上现在都广泛开展的孝道教育,即时效果很好,可以台上台下哭得鼻涕眼泪一把流,再过了三个月之后,再一问,还是依旧,一切都消失了,一时的感动消失、一时的煽情带来的效应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呢?没有东西承载,精神系统的教育离不开全局观和次第性,次第性中要重视基础与承载,一旦有信土承载住了,然后它才能够繁殖起来,发芽生长。可惜,这个信德的重要性我们普遍没有真切的认知,只是想用妄意取信,只是片面地想树立威信,只想用权威来达到建立信念。这样一来,就缺乏信土,无法使它真正茂盛繁茂起来,这个本末不能倒置。如果信的培养不能正、厚、实、真地诞生形成,符合诚信、忠信的标准,就无异于暴露在马路石板、荆棘丛、沙漠沼泽地之中,产生中士、下士素质,将是必然的结果。 真实厚正建信德之厚 我们将信分为四个大子系统,称之为正、厚、实、真。
信德的完整培养,要注意培养正信、厚信、实信、真信,这样就会完整。就像一个仁德里面一样,要有仁、爱、孝、慈。慈、爱、孝、悌构成仁的四维,它的子系统是完整的,同样信德也具有这四个子系统,摄天地之正,秉忠信之维。 信德之正的培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为而治为无为而治服务,出有入无,万物自治。这是黄老思想揭示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老子五千言里面所含有的规律,《黄帝四经》当中也说过:“名正者治,名奇者乱。正名不奇,奇名不立。正道不殆,可后可始。乃可小夫,乃可国家。小夫得之以成,国家得之以宁。小国得之以守其野,大国得之以并兼天下。”这个信德,在《黄帝四经》里解说得非常透彻。我们的修身明德团队,今后要加强《黄帝四经》的学习,我们要抽时间逐章逐章、逐字逐句学习,每个字都把它弄透,这样一来就能够对这个王道的有为而治真正了然于胸。我们在掌握西方的有为而治管理学,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中西结合的这样一个特色的管理学,我们才能够把其中的精华抽取出来,然后执行黄帝思想当中正确的有为而治。实际上,都说到了这个信在其中的作用,老子“正善治”的正治关键,在于治理信德,治理意识。正信在五(阳土),承载化生五德,使正信恢复生机活力。这就如同手的功能,以大拇指的功能,协调连接其余的手指功能,以正承载生命的一切,拨乱反正是魂。
这个图就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可以看看,自己把拳头握起来,可以发现一个共性现象,大拇指无法把小指顺利扣压在一起,所以说这个智识最容易出问题,它不受信仰的制约,信仰、信用不能把它很好管理起来,它总是想独行其事,所以,它容易信邪、信旁,信旁门左道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它容易让人走上那条歧路。虽然看起来小指它挺可怜,在手上力量最小,个子也最小,但它还不愿意很好地跟信德配合,从握一个拳头的姿态形格中都能够表现出来。人类的弱点,可以说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这一拳之中。 我们就没有去思索一下,在信德建立的时候,确定仁德是很容易跟信德结合,礼德也可以跟信德很好结合,义德可以很好地跟信德结合,唯独这个智识、这个肾智难以跟它结合,再回头看一看,水和土之间还有一个相克的原理,刚好土能克水。土想克水,水不服管,所以这个肾智在这手上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就可见,一个拳头有没有力,首先讲究这个拳面一定要平。我原来拳面很平,因为打砖头打了几年,但现在已经长得不平了,因为以后就没再练了。拳面平,要求大指头要扣得紧,指尖都要扣向掌心,归一,统一,然后大拇指把其它手指紧紧地压住。街上那些爹爹婆婆打架,或男的女的打架,一拳头下去,手怎么就骨折了,人家还没有打,自己都骨折了,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个力,没有掌握五指的配合,没有掌握五指的位置。实际上,这跟做人一样,信德、仁爱、礼德是否各当其位?智识的小指是否敛藏的到位,它们跟这个信德配合得如何?如果大拇指有力量,而且把这三根手指头都保护得很好,小指也不张扬突兀,这一拳打出去,就很有力度,冲劲儿特别足。其中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蕴藏在我们的生理中,就显示在我们的手上。 所以,我们在信德之正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掌握八纲、八目、八经、八纬、八规、八矩,把这些框架要掌握好。 八纲:正信、正治、正礼、正义、正仁、正法、正德、正道; 八目,正气、正性、正义、正意、正心、正仁、正明、正形; 八经,正中、纯正、中正、端正、正直、公正、真正、正真; 八纬,正觉、正形、正言、正息、正听、正识、正见、正慧; 八规,持正、秉正、守正、修正、纠正、矫正、匡正、养正; 八矩,法正、正规、正中、正轨、严正、正当、正常、正果。最后才是正果。 把八纲、八目、八经、八纬、八规、八矩都做到的话,那我们信德的培养可以说一网打尽,就容易做到。按照这些标准去衡量我们的言行,就容易超越,内在的后天自我智能方面,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像一个盘子一样,有了这个盘子,任何水果递来,都可以很轻松接过来;但在连个盘子都没有的时候,用五根手指伸过来抓,那肯定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抓住的。有了这个盘子,就什么东西都能统装。这是一样的原理,所以要把最基本的东西构筑和建设好才行。 弄清信德之偏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我们信德的偏颇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不仅要认识正确的,而且对偏颇的、错误的也要知道,才能够回避它,规避它,清理它,而守住正。 信德的歪曲、邪曲,根本原因是意识邪识生成,是教育的失误,都是教育的问题。我们已经讲了,人人先天灵光当中都具有正信,就看它是否能爆发出能量、能力。实际上孩子们很可怜,当孩子睁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爸爸妈妈在那里当面说鬼话、欺骗人的时候,他们内心的疑问和艰难,的确是伤害不轻。父母就在用自己的言行教孩子,否定自己灵魂里面本来茁壮成长的那个幼小的正性之苗,父母把它毁灭殆尽。这些经历,在我小时候都经历过,不理解大人怎么这样说,欺骗自己,欺骗别人,伤害自己的子孙。这些现象,我们要很好地去把握住。 所以,信德当中就充满着我们的一些偏颇现象,要充分认识它,道○德一不守,离道失德就进入了二,阴阳共构顺逆之变,就必然存在着竞争。 至道畏因,为而不争;圣道畏因,避斗用争,用无为而治,以善、正、真进行竞争。顺天应人即是无为,替天行道即是无为竞争。 王道用斗争,恪守顺天应人,替天行道。 霸道用斗争,假借顺天应人,替集团或个人谋利益,益己之斗,利己之争,乱象纷生。 这些特点,我们都要在研究《黄帝四经》的时候将其提纯出来,可以解决我们很多的疑惑。比如周朝时,文王、武王伐纣,当时疑虑了很长时间,最后归结到“替天行道,我当其责”的立场,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不是说不用争。黄帝战蚩尤的时候,他可以谢绝世事,告别大臣们到山里去,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山里呆上三年,来提升自己,准备资粮,然后再出山,一战平定天下,战胜蚩尤。
道法的内圣外王里面,如何掌握信德真正的正确,正而不偏,是关键。现在我们一开口,常常实际上是心不正,意识歪,只是为了私利,假想自己在替天行道,一句话把人家蒙得团团转,然后干了违背天道的事情。当然,有的理由更直接,认为自己为了赚钱,大家都为了赚钱,所以自己也要造假,众邪不耻等等各种各样的现象,实际上都背离了这个信德,是信德之偏的现象。大到霸道用斗争,假借顺天应人,替其集团或个人谋利益,益己之争,利己之争,乱象纷生。 诚心正意方可修正信,歪曲斜倾只有正信可以扭转,正意立正信,拨乱可返正,尊道先贵德,诚心明道径。信德的失正,必然先歪后斜陷邪魔。意识的失正,一切有为而治必将错误累赘如山,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如果说意识一旦失去了正,那有为而治当中肯定错误连连。白白辛苦,白耗精气神的傻事,自己以为是胜算的事儿,以为是占了便宜的事,在实质上全部都是在犯错误。这些累赘,要么造因,要么造业,要么损人,要么害己,累赘将如山。“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的现象,就会比比皆是。 辨识信德之歪 不正即歪,歪七歪八,歪理邪说。现在的共性现象,就是正信不立以后,歪理邪说太多了。歪心邪意,歪理,揣歪捏怪,歪风邪气、歪谈乱道,邪魔歪道,歪门邪道、诡辩邪道等等,都是我们应当认识、认清、认透的一些现象,这样才能够保持信德之正而不偏颇。意识偏斜则信仰乱,信仰丢失则魔性起,就会出现邪门歪道、邪门邪路、异端邪说,表现出邪信、邪智、邪礼、邪义、邪仁、邪法、邪教、邪道。邪气、邪信、邪意、邪义、邪心、邪爱、邪名、邪形。邪径,邪惑,邪思,邪视,邪说,邪见,邪行,信邪。邪性,邪欲,邪情,邪念,邪谋,谗邪,邪淫,邪恶。邪伪,邪妄,邪谗,谄邪,邪滑,阴邪,邪秽,奸邪。这些内容都跟这个正刚好相反,解决的办法,就是正心诚意、扶正黜邪、弃邪归正,达到一个正直无邪的状态。这里面一切的开关和枢纽,都在于把意马这个祸乱根源能够锁住,真正能够拴住自己的意马,把它圈养起来,那么信德就可能逐步形成,真实不虚。如果任其奔驰,那么一生可能都在错误、正确与非正确、非错误之间游荡,难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信德之厚的培养 信德之厚的培养,我们用一个地球的厚土结合做一个比喻,我们就可以看出厚的重要性,以大喻小,就容易理解。
厚德载物,“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老子也直接指出了这个信一定要厚,不仅要正,而且要厚。“厚信”的概要,包括厚实、宽厚、敦厚、厚重、淳厚、深厚、丰厚、纯厚,还有笃厚,浓厚,博厚。“厚信”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德厚、忠厚、诚厚,仁厚、爱厚,厚朴、意厚,善厚,温厚,谦厚,雄厚。厚重而且还要朴素,不要太杂了。我们有些人虽然有信德,但是不简朴,而是很复杂,以利用信。早上是学习基督教,晚上是学习马来西亚民间法术之类,而且中午还要改行,晚上也要改行,随时改得人都头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想什么都得到,掌握法术是为了谋点财,掌握正道的东西是为了延长点寿命,消点业,想让它们能自我抵消,这简直是想得太美了。在马来西亚,我就遇到这样的人,他陷于完美的一个阴我意识设计的怪圈中,修道多少要重视,因为它可以把自己很多因业化掉,所以要修练它;但是为了发财,又要把邪术法术练出来,什么鬼翻身、耳报神,走进赌场能够一赌就准,这些东西也要强行练出来、修出来。这些现象,实际上都是表示信德不真,以利建信,就是一种非常浅薄的信,不是真信,不是厚之信,缺少这个意厚、善厚、浑厚、谦厚、雄厚等等。意识之阴意当中的薄信概念,它由于受意识的主导,阴意特别容易产生薄信概念,就出现浅薄,菲薄,淡薄,单薄,稀薄,瘠薄,薄弱,轻薄,浮薄,薄脆等。意识阴识薄信的表现,就是鄙薄,薄情,刻薄,尖薄,猥薄,谄薄,贱薄,俗薄,薄行,轻薄无知,薄情无义,贫嘴薄舌,寡情薄义。 厚古薄今言诚信,实际上的确是这样,古代的信德厚实,现代的信德越来越薄。从信土这个层面,来解释厚古薄今这个成语,我觉得挺恰如其分,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这个社会现象,那就是“厚古薄今言诚信,得天独厚无古今,天高地厚法地母,厚积真信功自成”,这也是我们需要掌握和了解的重点。 因为这次讲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我们每个人内在和外在的管理水平和治理水平,认识无为而治和有为而治,韵动方法的修习讲解、韵诵方法的修习和讲解,也同样重要,要作为我们提升素质的重要支撑。我们用好“厚”和“朴”两个字,把厚土信德建立起来,而且同时运用朴素的方法、简易的方法,立信德以启智昧,开正智以建忠信,修身明德以成就健康和智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成我们的目标,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zaixianshouting/wenhuajiaoyu/2012/0809/841.html请转载时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