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免费注册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主页>新闻>

寻回精神“养料”之源泉———略说传统道德文化的“中和”功用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熊春锦  发布时间:2007-08-31  字体:[


寻回精神“养料”之源泉———略说传统道德文化的“中和”功用

 

作者:熊春锦

2007-08-04

 

我国改革开放已有28年,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物质生活层面,不管是大、中、小城镇还是在广大农村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让世人惊叹!如今又正值党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践行的热潮,这是在为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文明发展走向世界打造根基。

如何才能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高效、文明的建设目标?首先要从精神层面找回公众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友爱、互助等等的中华美德,并不断地挖掘精神营养源头”———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精华,源源不断地滋养、呵护社会文明的嫩芽,助它加速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与物质文明建设相匹配,届时就宛如雄鹰拥有了强壮而协调的双翅,它定会飞得更高、更远,傲立于世界之林,再创中华辉煌。

据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14个城市、2000名公众进行调查后发现,近九成的青年表示会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则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西风日盛,中风寂寥,是百年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进一步根动基摇、日趋断层的必然趋势。这也验证了道德承载的尴尬局面和党中央及时提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两手抓的深刻内涵,以及此项工作展开、强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其实,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就珍藏着道德精神和人文力量。过传统节日,沉浸在传统节日文化浓郁的道德氛围中,由此纪念道德先圣,继承民族精神,这些形式具有显著的教化心灵、和谐治世的功用。应该引起特别关注和警觉的是,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席卷全球,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话语霸权时,相对还处于一种劣势。加上我们自己的传承工作没有随着社会前进的脚步而发展、细化,引导人们古为今用,用五千年的文明精华服务、引领国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游泳,从而导致自信、自尊、自爱、自律的道德底线丢失,继而使短视和功利的洋为中用崇拜心理发酵,催化着洋风的盛行,这必然会导致连同价值取向和判断在内的西方文化的再度盛行与糟粕泛滥。当国人在热衷追逐洋节、疯狂趋同洋风的同时,所有古为今用或者古今结合的道德教育努力将大为逊色,和谐社会建设将欲振乏力。

文以载道,民族文化因其内在的道德性,彰显着民俗民风的和谐之美,德化亘久。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个和合二仙的故事,合和二仙主持着人世间的婚姻,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在农村还流传着新婚之夜盖合和被的习俗。在情人、夫妻这一对阴阳中,只有双方心中的信德丰厚才能因缘和美长久。

《周易》中说:开国承家。说明治理家庭和建设邦国是一个道理。传统道德的共识和凝聚,是家庭和谐的前提;家庭的和谐又是国家和谐的基础。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提还在于个人的道德修身,夫妻都通过修身立德来实现家庭的和睦。但是近代社会这种温泉式的和睦家庭越来越成为稀有品种了,冰窖式、战场式和桑拿式的家庭反而直线上升。在一个家庭的太极模式中,丈夫属阳,妻子属阴,丈夫的刚毅与妻子的柔美恰好构成一个太极结构。但是,观察太极的弦曲线和我们的社会现实,不难发现,一些家庭阴阳反复、陆起龙蛇、合散频繁的现象极为普遍,致使家庭这一太极的刚柔相济、阴阳和谐总是难以达成。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古人造字充满着智慧,一个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表示与洞穴房屋相关,下面指动物。人类豢养动物,家添牛羊人增福,鸡犬相闻趣味多,充满温馨和美的田园氛围。可见,人与动物的驯养关系是家庭富足和谐的信息反馈。今天,不绝于耳的一些虐待、捕杀动物的报道,一些变味的食用野生动物的新闻,都折射出人与动物之间亲和性的荡然无存。人类亲近动物的道德观一旦沉沦,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道德观必将同步沉沦。

我们分析家庭这一太极图,不难看出这一个家庭太极的阴平阳秘、中和调谐的力量和能源,完全依赖于夫德和妇德。如果夫慈妻贤,共同修德一(道的显化物质)、有德一、守德一,沐浴在德一的饱和能量场之中,这才是家庭太极模式阴平阳秘、中和调谐的最佳保证。修之家,其德有余(《德道经》),家庭中的道德修为,不仅可以使家庭和睦稳定,而且有余的德性能量还能波及左邻右舍,福泽子孙后代。正所谓:道德人家福泽长。

字,在甲骨文中有众口在吹奏管乐的寓意。居中用气,调和声律,中和音调,形成和谐一致的和美旋律,才是它的本意。现代人们对字的认知早已偏离了传统道德文化的本义。人们常说和为贵,通常将的定义泛化为忍耐、宽容的狭隘理义之中,并未把握住用德的中气(信德中正之气)来达到为和(万邦和谐之道)。深明和谐的真谛,实践中和的方法论,进而谋求修身之和、齐家之和乃至治国平天下之和,这才符合老子中气以为和的精神。

中气以为和,是以五德的仁、义、礼、智、信的品格与能量,整体合一地渗入阴阳属性的万物万事之中,规范并且调控阴阳事物内在的良性变化和转换,而且以信德居于中央来承载、协调仁义礼智等四德的布施,使其达到稳定和谐的阴平阳秘状态。

中气以为和,是阴阳万物和谐发展的动力。人类本身的精神寻根、社会道德的复兴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它。它用之于身则性命健康,淳德归道;用之于家则家庭和睦,福泽绵长;用之于国则国强民富,盛世太平。

审视西方丛林法则快餐文化的弊端,海外的学者纷纷将求救的目光投向古老的中国文化,致力于发掘中和的功用,如果我们自己还不及时觉醒并把握民族道德文化复兴的契机,怎么对得起道德先圣们用五千年的点滴心智积累而成的,为中华子孙孕育、储备的博大而文明智慧的宝藏?让修德启动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提供强大的精神文明原动力,从而为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核能量,进而引领中华整体腾飞!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责任编辑:蔡薇萍

转载自:《农民日报》网络版--农民日报 八版(2007-08-04 08:43:01)  

文章连接:

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8/200708040067.htm

 




上一篇:赴峰会 励华人再创辉煌
下一篇:德修心身 “万木逢春”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新闻 -  讲座 -  经典集萃 -  网站论坛 -  
Copyright 2003-2008 www.daode.biz All Rights Reserved
道德知音